筆者在過去幾期跟各位分享了一些網絡危機,這些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可謂極其深遠。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企業必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與時並進的方案去減低網絡引致的危機。
網絡的特點決定了網絡危機的不可預測性,企業難以知道網絡危機在何時、何地、以何形式及規模發生,故此,在網絡時代下企業必須建立和健全危機管理機構,吸納熟悉網絡特點、掌握危機管理知識的專業人員擔任機構領導,由其制定或審核網絡危機處理應急預案,提前制定危機發生時企業將要採取的措施、步驟和人員安排,一旦危機發生,能夠及時遏止,減少危機對企業的危害。隨着經營環境的變化,企業還應定期對預案進行檢查和更新,否則就有可能發生「用過時的方案處理當前問題」的悲劇。
在網絡時代,互聯網是資訊溝通的主要途徑,也成為可以自由發言的場所。本來在傳統媒體一統天下時,只能在綫下形成「口碑傳播」;在網絡時代,互聯網發揮重要作用,每一次的網絡危機讓企業談「危」色變,網絡口碑建設對於企業來說可謂日漸重要。
企業若不幸遇上危機,最重要是及時公開危機事件的各種訊息。首先要速度快,一般來說,危機發生後的二十四小時是處理危機的「黃金時機」。如果在這二十四小時內,當事企業不能及時表明自己正確的態度與立場,很容易引發公眾的反感和事態的擴大。其次要公開,在訊息傳播發達的今天,危機事件中無論企業如何努力,若想要封鎖消息都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夠限制傳統媒體的報道,還有防不勝防的網絡媒體;即使限制了媒體,還有國外媒體的多方打探,故此在危機發生之後就公開相關訊息,向社會誠實地報道事實真相和事態進展是十分重要的。
互聯網的出現,在給企業帶來潛在危機的同時,也為危機事件的解決與管理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它的傳播優勢和強勢效果為順利解決危機事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處於網絡時代的企業,必須擺正對於網絡媒體的態度,認識到網絡作為一種新媒體表現出的強大傳播能力和對社會的影響力,明確網絡危機的特點,建立危機事件的網絡監測體系、預警機制和一套完善的網路危機的應對策略,盡早發現危機苗頭,降低危機破壞性,保護企業的形象,令品牌不受侵害。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