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社會事件及疫情的香港,令整個地方都變得不像以往般和諧,因而不少人認為調解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故此建議發展「綜合社區調解服務」。透過知識及經驗的行政人員,先評估糾紛事項,因應當事人及過程的需要,協助當事人委任合適的調解員及相應的專業人士,例如律師、社工、 測量師等,藉此組成一個社區調解團隊,進行調解去解決糾紛。
筆者認為在未有既定方案之前,不妨參考鄰國的做法,例如新加坡。早於多年前當地已經設立社區調解,成效顯著。新加坡首個社區調解中心是律政部於1998年成立,目的是提供費用經濟有效的途徑解決社區糾紛。根據中心的資料,過去二十年處理超過九千個案,超過七成順利解決。社區調解中心靠的是義工調解員來調解糾紛,讓居民達成雙方可接受的方案,將節省不少時間和費用。每次調解會議通常約一兩個小時,爭端一般經過一次調解便可解決。
社區調解中心早前獲新加坡國際調解學院認可,成為資格鑑定機構,提供達到國際水準的調解培訓與資格鑑定課程。為了加強社區糾紛解決框架,新加坡於2015年10月1日成立了鄰里糾紛仲裁庭,目的主要是處理調解無效、長期懸而未決的糾紛。新加坡鄰里糾紛仲裁庭可謂與時並進,隨着社區仲裁系統早前加入了增加電子調解(e-Mediation)及案件搜尋(Case Search)兩項服務,涉及糾紛的雙方毋須親自上法院,即可隨時使用網絡服務尋求調解。
筆者認為正在全港十八區設立的地區康健中心,不單是完善香港醫療系統的新一步,更是一個契機去令社區變得和諧,皆因可以善用中心處理精神健康 (Mental Health) 個案,及加入解決社區調解糾紛,當然要視乎可用的資源。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與鄰居相處貴在自覺、互相體諒,如能守望相助,將能建立珍貴的鄰里情誼。筆者期望,香港能夠盡快重拾和諧氣氛。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