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跟同事到台南考察,閒逛巷子發現一張「無用生活節」海報,歪歪斜斜的字體,圖案是一名失敗的摔角手,趴於無人擂台上。似是頹廢的圖文引來我駐足細看,心裏頓時有很大共鳴。
在爭勝的賽道上實在累透,當人生已沒有成功可以炫耀時,能跟一群自認失敗者「放負」,毫不負面,反而是坦白地接納自己的表現。
從台南回到香港,我的一位「突破機構」同事,居然在世界另一端芬蘭旅行時,找到一個與「無用生活節」異曲同工的「國際失敗日」──源自芬蘭10月13日的International Day for Failure,那天學校會讓同學分享失敗經驗、餐廳酒吧給客人痛哭訴苦,一起大膽創造失敗經驗。如果香港有一個地方,讓人慢慢嘗試,面對失敗,失敗跌倒又再嘗試,可以嗎?
抱着這些想法,2016年我的幾位同事剛好因佐敦突破中心有一個閒置單位,於是就以實驗性質展開提倡失敗與嘗試的Project,命名為「Trial and Error Lab」,讓非主流職志的年輕人得到同行支持,展開提供共享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實驗室夥伴計畫」,並舉辦各種試錯活動及創意企劃。
「Trial and Error Lab」更設立「嘗試學院」,給希望發掘創意與發展文創品牌的初哥參與工作坊,內容涵蓋陳列設計、品牌包裝、產品攝影、財務管理以及社交媒體運用等基礎,並透過課程重新體會「錯誤」和「嘗試」的價值。
如果你有天在佐敦,深感人生迷失了,不妨想起那裏有這樣一個失敗空間,有一群人跟你一樣,都在嘗試、嘗試再嘗試;在失敗中總見出路。
撰文:林蕙芝
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Trial and Error Lab是透過共享工作空間、Trial Academy、工作坊及其他創意企劃,凝聚十八至三十五歲希望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青年人,成為一班敢於嘗試與撞板、為個人與城市帶來出路的夥伴。 www.facebook.com/trialanderro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