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冬至便來臨,為甚麼人們會說「冬大過年」?冬至要吃湯圓嗎?冬至有哪些傳統習俗?在大灣區各城各鄉又有哪些獨特方式「做冬」?
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多冬至的傳統習俗,也保留至今。其中,佛山南海區大瀝鎮鹽步平地村便傳承了自宋末明初的冬祭以及九大簋。三聲銅鑼敲響後,由年滿六十歲以上輩份最高的男丁首先亮相,穿上長衫馬褂,按輩進入祠堂,其餘的男丁則由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都齊全的家族中,選出幾位男童隨着進入,這傳統被稱為「攜童」,象徵有福的人家。冬祭筵開的是九大簋宴席,是「三扣三硬三炒」的菜式,「三扣」指扣蠔、扣鵝、扣肉,「三硬」是燒肉、燒鵝、白切雞,「三小炒」則指魚丸炒時菜、粉絲炒蝦米、酸菜炒豬腸。九大簋宴席後,還有分「太公豬肉」,傳統上男丁領一份,七十歲以上領兩份,九十歲以上的長者是有福之人,隨意拿多少都可以。隨時代變遷,現在女性也能進入祠堂行禮,以及領太公豬肉了。整個儀式代表了村民一年努力後,向天和祖先的敬虔感謝以及慶賀。
冬大過年
廣州,是一座有着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亦有「冬大過年」的習俗。除了冬至祭祖之外,廣州人相信一家人一起吃得豐盛才算過冬!臘味糯米飯和湯圓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糯米的黏性強,象徵與家人緊緊黏住,即是「團圓」的意思,而吃糯米亦可以在冬天帶來暖意。至於湯圓,廣州人最愛的是黑芝麻餡、豆沙餡和花生餡湯圓。除了甜湯圓之外,他們會弄「開平湯圓」,「開平湯圓」是實心湯圓,只有成年人食指指頭大小,製作簡單,最適合一家人一起搓弄;湯圓的湯底用雞殼熬煮而成,湯圓是主食,其他配料便是爆香的豬肉乾、鯪魚丸、冬菇、蘿蔔絲、蝦米等,以及各款蔬菜,再配一隻自家浸的白切雞和一盤白灼蝦,非常豐富!隨着生活水準之提升,很多廣州家庭選擇到酒樓吃團圓飯。與此同時,為了重拾在家裏度過冬至的傳統習俗,各家各戶亦從酒樓訂購精緻而費工夫的「硬菜」,例如佛跳牆、盆菜、廣式牛骨牛雜煲等。
大灣區其他城市又有甚麼冬至的習俗呢?東莞婦女們會一起做「四寶」,即是「冬團」、「紅薯糖水」、「咸丸」和「蘿蔔粄」。佛山人除了拜祭祖先、吃湯圓同臘味糯米飯外,也會蒸鬆糕,把鬆糕發得愈高便象徵愈好意頭!中山小欖人有吃「水欖」 習俗,是以綠豆沙或蓮蓉再加菊花肉造成的湯圓。順德人有喜歡圍坐打邊爐,代表一家人可以團圓和溫暖地渡過寒冬!
今年冬至,你又打算怎樣和家人親友度過呢?
撰文:吳敏暉博士
現任香港浸會大學講師,人力資源管理學商學士(榮譽)學位課程總監,香港人才管理協會執行幹事,擁有人力資源專業資格及經驗,曾於跨國企業負責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