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朋友聚會,有一位教師朋友帶病參加。平常她非常注重保護喉嚨健康,所以很少出現嚴重的咽喉問題。但這次真是例外,她已經是這個月第二次生病了,而且這次的症狀比上次嚴重,從普通咳嗽發展到喉嚨發炎,甚至有三天完全失聲了。
在向她表示慰問後,我的職業病也發作了,不禁問她是否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才引發了這次的疾病。令我驚訝的是,教師朋友立刻點頭承認,並表示在無法控制病情的情況下,她不得不打破自己十多年來100%出席的紀錄。雖然她已經連續請了三天病假,但病情沒有改善。她用手勢和文字表達:在過去幾年,由於社會變遷和疫情影響,整個教育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學生們面臨不同的教育形式,需要重新適應學校生活和學習的壓力;而老師們也因為學習環境的變動而感到工作的穩定性受到威脅,上司們為了讓學校與其他學校競爭而不斷推出新措施,工作量也不斷增加。相信這些狀況不僅存在於教育界,很多行業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劇變。
應激反應
既然如此,我們又應該用甚麼方法和態度去應對各種各樣不同的行業和生活轉變?那些不經意但又不斷累積的壓力又應該如何去處理?在探討應對辦法前,也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情緒和壓力的產生過程吧!
我們有時會感到被突如其來的情緒所困擾,不知道該怎麼辦。喜、怒、哀、樂等情緒似乎變化迅速且自動,但事實上,情緒的產生與我們大腦的不同區域有關,同時也涉及到自主神經系統和荷爾蒙。舉個例子,比如你在家裏突然看到一隻飛蟑螂,你會感到恐懼。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大腦的杏仁核接收到你看到蟑螂的訊息,並迅速將其定義為危險,然後向下丘腦發送訊號。下丘腦在這個時候控制着自主神經系統和垂體腺。自主神經系統被迅速啟動,分泌激素使身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為逃跑或應對蟑螂的威脅做好準備。這種「應激反應」,被稱為「戰鬥或逃跑反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面對學業、工作和社交等方面的變化,這些轉變會導致我們產生「應激反應」。儘管每個人受到的影響不同,較正面的壓力可能會激勵我們發揮潛力。但若長期處於負面壓力,則可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擾。持續分泌的「應激激素」會損害我們的血管和免疫系統,使我們的身心失衡。這就是我們可能無意識地承受着都市壓力的原因。(待續)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