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海,可做救生員、海員或風帆運動員;摩登一點,就當潛水教練、海洋生物研究員等。這些,其實都是主流社會對海洋工作的想像。
王樂怡(Emma)自小愛海,她擅游泳,也會拯溺;中學畢業後成為海洋哺乳類動物訓練員。在照顧這些動物的幾年間,發現自己愛的不僅是海,更是海中生命;為明白牠們更多,她放下工作,考進台灣花蓮一所大學,修讀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課程。挾着學位回港,她沒從事傳統的海洋工作,反而行出一條新路 —— 用藝術為海洋發聲。原來Emma不但泳術佳,還喜愛繪畫與手作。她在台灣及香港接觸過手雕橡皮擦印章,發現印章比畫作更能記錄她與大海及動物的種種,她說:「印章很能刻劃生物的特徵,像座頭鯨與鯨豚身上的藤壺、細紋等,透過教小孩子及大人刻印章,就能更仔細分享牠們的故事。」
於是,2015年Emma的品牌「海印」成立。她不時到市集擺檔分享印章技藝,也開辦工作坊教授雕刻海洋動物橡皮擦印章,進行另類海洋教育。她更一邊打工,一邊加入Trial and Error Lab成為實驗室夥伴,努力創作,「我不止雕刻海洋動物印章,同時也有刻下牠們周邊的事物,如漁網、膠袋,再印成畫,令香港人明白,日常用品正威脅海洋動物的生存環境。」
最近她就用橡皮擦印章、廢棄汽水拉環及浮波等,於「Trial and Error Lab成果展」策展名為「海岸.印象」的展覽;把九龍海岸綫變遷,以印章及海洋垃圾呈現,也帶出詰問 —— 從前九龍沿海地標有多美?人類為生活進步就填海?環保與發展如何平衡?看過或會明白,一個年輕人,正用超乎想像的認真來表現對海的熱愛。「海印」的facebook:www.facebook.com/oceanstampsfwte。
撰文:林蕙芝
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Trial and Error Lab是透過共享工作空間、Trial Academy、工作坊及其他創意企劃,凝聚十八至三十五歲希望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青年人,成為一班敢於嘗試與撞板、為個人與城市帶來出路的夥伴。 www.facebook.com/trialanderro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