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業為中學教師的Brian(文惠龍),全職跟拍檔舉辦手作市集「LIFE MART」已三年多。他很想為本地市集加入新元素,令文創業界有更大發展,故舉辦不少主題市集、邀請插畫師及店鋪合作等,並開發不同地方舉辦市集,讓「LIFE MART」漸漸為人熟悉。
2020年2月疫症爆發,Brian經歷了本地手作市集首個寒冬:「市集場地既不開放,客人也不逛市集,我們急急取消了三、四個市集,然後一直停辦。」今年上半年,他跟不少手作工藝師一樣,只倚靠積蓄生活,「但我們還是要支付市集開支,如倉存租金,真是捉襟見肘。」幸好,入秋後,手作界別迎來一綫曙光。
今年秋天 新品湧現
第三波疫情過後的9月中,因疫症漸漸受控,他與拍檔重辦市集,並做好防疫措施。但他觀察到,人們在市集的消費模式跟過往略略不同:「失業率高企,令客人消費審慎了,會花更多時間跟手作工藝師溝通;但願意來市集的,都是支持本地工藝的有心人。」是故由10月開始,他們幾乎每個周末都舉辦不同主題的「LIFE MART」市集,希望擺檔的手作工藝師「密密賺」,積穀防饑。另外,由於今年大半年沒有市集,9月打後報名參與市集的手作人比從前較為踴躍,工藝種類也更多元化:從前市集只集中於布藝、皮革、木工、書法、插畫等,最近報名有六成是新品牌,也出現了少見的噴漆、Laser Cut、3D打印等工藝。對客人來說,帶來了新鮮感,而10月份的市集就曾錄得超過一萬入場人次。
第四波來襲 隨機應變
面對第四波疫情來襲,Brian跟香港所有人一樣,大感無奈,卻不失盼望:「這一年我們已學會隨機應變。所有事情快來快去,市集取消又好、沒收入也好,都要接受,畢竟人命總比賺錢重要。」或許我們更要思考的是,香港要是因種種因素停辦手作市集,意義不單在於少了一個逛街、打卡的地方,更有可能是一個城市的本土手作工藝,走向枯竭的象徵。
撰文:林蕙芝
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Trial and Error Lab是透過共享工作空間、Trial Academy、工作坊及其他創意企劃,凝聚十八至三十五歲希望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青年人,成為一班敢於嘗試與撞板、為個人與城市帶來出路的夥伴。 www.facebook.com/trialanderro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