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123」管理法 電力公司贏員工向心力
「 我有一個座右銘,就是今天一定要比昨天進步,以前做過的事,今次再做,會問自己,會不會做得更好?」中電營運總裁蔣東強,二十多年前加入公司,從低層的見習工程師做起,憑着對電力的興趣,以及不斷求進步的心態,上月初爬至營運總裁一職。他認為,爬上去經歷最大的改變,是學習到要與人溝通,「在社會做事久了,慢慢發覺工作不能單靠自己完成,很多時候都要和別人有接觸,要好好溝通,才知道應該怎樣做。」
一九八八年,蔣東強加入中電成為見習工程師,完成培訓後,被調往與輸電及配電系統有關的工作。二○○○年他帶領「電力質量小組」,研發裝置,減少扶手電梯在電壓驟降時突然停下的風險,○二年進入企業規劃部,期間負責過○三年的電力《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以及○八年新協議的談判,其後一直升遷,上月更成為營運總裁。
由低做起
以同理心了解員工
回想起剛入行時的情形,他說做事時會先從自己角度出發,直到現在,則認為更加要了解他人,「像三行佬整門,要過得人過得自己」。
「 我是一個讀工程的人,讀書時比較靜,當年做畢業論文,只知道埋頭苦幹,注意力只放在自己的成果上,但現在知道要與更多人溝通,例如要在街道鋪電纜,要先向政府申請,要考慮對行人的影響,看看會不會阻礙商戶做生意,有了許多這類經驗,知道真的不可能只做自己的事。」
由低做起,以及在各部門的工作經歷,也讓蔣東強能更有效與員工溝通。他說:「對於同事的想法,因為經歷過,我能較易理解,例如在要接駁電纜時,附近有圍欄,員工說不夠空間工作,我就知道只要擴大圍欄,就可以繼續進行;而在不同崗位工作過,也讓我知道每個環節之間,應該如何接洽,各部門可以更順利做事。」
國際招聘及人力資源機構Randstad本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電成為香港年度最受歡迎企業,蔣東強說,要好好管理員工,關鍵在於「一」、「二」和「三」。
「一」是要讓員工獨立。他說公司必須放膽授權員工工作,員工才能做好事情,而上司只須根據情況,每隔一段時間為下屬評估進度,予以幫助,「如果每一步都規定他要怎麼走,根本行不通。」
「二」是雙贏。老闆要想方法激勵員工對工作的熱誠,「每個人都有不同需要,有人喜歡挑戰,有人喜歡和別人接觸,好好安排,他們便會愈做愈高興。」蔣東強又說每年會為員工進行培訓和職業生涯計畫,又會詢問他們有何要求,甚至設立定期的「點心聚會」,由管理層親自與前綫員工放鬆地聊天,了解工作困難。他指:「中國人許多時候有意見,很少會直接向上層提出,但在聚會時,他們就會說得更多。」
「三」是「三五成群」。蔣東強認為,公司每一項工作,都要靠團隊合作完成,而中電近年推廣讚賞文化,蔣東強說能為員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正能量,「中國人含蓄,即使見同事工作做得好,最多只會拍拍他膊頭,說句OK,所以我們製作了一些工具,幫大家互相讚賞,例如是讚賞卡,電郵藍本,加上有人負責每月最佳讚賞故事,給團隊更大正能量。」
建立良好制度文化至為重要
從前只懂得做自己產品的工程系男生,現時已經進步神速,成為公司上層領袖,他說:「一個好的領袖,不是要自己做完所有工作,而是要建立好制度和文化,即使我不在崗位,公司仍然能運作,如果必須要我在才能運作,那已經失敗。」
中電未來計畫推行更智能化和環保的電力系統,如環保電站、電動車發展、引入高技術減排、智能電網自瘉系統等,蔣東強說,要推行各個項目,最大挑戰是要平衡各方意見,「計畫要通過審批程序,得到批准,而香港人又很關心基建發展,社會有不同聲音,我們會盡量聽。」升遷過後,又是一個個即將面對的挑戰。
喜歡電力 對工作樂此不疲
中電營運總裁蔣東強往上游的故事,要從家庭背景說起。他兒時住在牛頭角下邨,父親做電工,負責拉電綫等工作,又做過酒店的電力系統保養。學校放假時,小東強會跟着父親工作,耳濡目染下對電力工程產生濃厚興趣。到入讀港大選科,他也是選電機及電子工程,他說當年分科時,「因為流行電子,一班有過百人,只得二十人選電機」,他因為喜歡,所以毫不猶豫選了後者,後來更順理成章,進入電力公司工作。
與電力的緣分,維持了二十多年,他說當中沒有辛酸史,一直只是別人覺得他很忙,不過問起他閒時會做甚麼,他答:「初入職時,我放假會拿公司的小冊子回家看,覺得很有趣,像喜歡看書的人,會當看書是消閒。」他指喜歡電力,所以對工作樂此不疲,說到對電力的感覺,他即面露笑容,「電是一樣很有趣的東西,摸不到,可是存在,而且力量大得可以推動列車。」
本文摘自2016年4月29日《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一九八八年,蔣東強加入中電成為見習工程師,完成培訓後,被調往與輸電及配電系統有關的工作。二○○○年他帶領「電力質量小組」,研發裝置,減少扶手電梯在電壓驟降時突然停下的風險,○二年進入企業規劃部,期間負責過○三年的電力《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以及○八年新協議的談判,其後一直升遷,上月更成為營運總裁。
由低做起
以同理心了解員工
回想起剛入行時的情形,他說做事時會先從自己角度出發,直到現在,則認為更加要了解他人,「像三行佬整門,要過得人過得自己」。
「 我是一個讀工程的人,讀書時比較靜,當年做畢業論文,只知道埋頭苦幹,注意力只放在自己的成果上,但現在知道要與更多人溝通,例如要在街道鋪電纜,要先向政府申請,要考慮對行人的影響,看看會不會阻礙商戶做生意,有了許多這類經驗,知道真的不可能只做自己的事。」
由低做起,以及在各部門的工作經歷,也讓蔣東強能更有效與員工溝通。他說:「對於同事的想法,因為經歷過,我能較易理解,例如在要接駁電纜時,附近有圍欄,員工說不夠空間工作,我就知道只要擴大圍欄,就可以繼續進行;而在不同崗位工作過,也讓我知道每個環節之間,應該如何接洽,各部門可以更順利做事。」
國際招聘及人力資源機構Randstad本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電成為香港年度最受歡迎企業,蔣東強說,要好好管理員工,關鍵在於「一」、「二」和「三」。
「一」是要讓員工獨立。他說公司必須放膽授權員工工作,員工才能做好事情,而上司只須根據情況,每隔一段時間為下屬評估進度,予以幫助,「如果每一步都規定他要怎麼走,根本行不通。」
「二」是雙贏。老闆要想方法激勵員工對工作的熱誠,「每個人都有不同需要,有人喜歡挑戰,有人喜歡和別人接觸,好好安排,他們便會愈做愈高興。」蔣東強又說每年會為員工進行培訓和職業生涯計畫,又會詢問他們有何要求,甚至設立定期的「點心聚會」,由管理層親自與前綫員工放鬆地聊天,了解工作困難。他指:「中國人許多時候有意見,很少會直接向上層提出,但在聚會時,他們就會說得更多。」
「三」是「三五成群」。蔣東強認為,公司每一項工作,都要靠團隊合作完成,而中電近年推廣讚賞文化,蔣東強說能為員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正能量,「中國人含蓄,即使見同事工作做得好,最多只會拍拍他膊頭,說句OK,所以我們製作了一些工具,幫大家互相讚賞,例如是讚賞卡,電郵藍本,加上有人負責每月最佳讚賞故事,給團隊更大正能量。」
建立良好制度文化至為重要
從前只懂得做自己產品的工程系男生,現時已經進步神速,成為公司上層領袖,他說:「一個好的領袖,不是要自己做完所有工作,而是要建立好制度和文化,即使我不在崗位,公司仍然能運作,如果必須要我在才能運作,那已經失敗。」
中電未來計畫推行更智能化和環保的電力系統,如環保電站、電動車發展、引入高技術減排、智能電網自瘉系統等,蔣東強說,要推行各個項目,最大挑戰是要平衡各方意見,「計畫要通過審批程序,得到批准,而香港人又很關心基建發展,社會有不同聲音,我們會盡量聽。」升遷過後,又是一個個即將面對的挑戰。
喜歡電力 對工作樂此不疲
中電營運總裁蔣東強往上游的故事,要從家庭背景說起。他兒時住在牛頭角下邨,父親做電工,負責拉電綫等工作,又做過酒店的電力系統保養。學校放假時,小東強會跟着父親工作,耳濡目染下對電力工程產生濃厚興趣。到入讀港大選科,他也是選電機及電子工程,他說當年分科時,「因為流行電子,一班有過百人,只得二十人選電機」,他因為喜歡,所以毫不猶豫選了後者,後來更順理成章,進入電力公司工作。
與電力的緣分,維持了二十多年,他說當中沒有辛酸史,一直只是別人覺得他很忙,不過問起他閒時會做甚麼,他答:「初入職時,我放假會拿公司的小冊子回家看,覺得很有趣,像喜歡看書的人,會當看書是消閒。」他指喜歡電力,所以對工作樂此不疲,說到對電力的感覺,他即面露笑容,「電是一樣很有趣的東西,摸不到,可是存在,而且力量大得可以推動列車。」
本文摘自2016年4月29日《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Posted on 31 May 2016.
蔣東強(左一)指,一個好的領袖是要建立好制度和文化,令公司在任何時間也可順利運作。
由低做起,讓蔣東強學會以同理心了解不同崗位同事的工作,令溝通更有效。
中電未來計畫推行更智能化和環保的電力系統,平衡各方意見是蔣東強將要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