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學生走青澀而充滿挑戰的六年,看着他們從懞懂走向成熟,並不是只有學校、老師和家人的努力,還有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從旁予學生不少協助。孩子就如風箏,綫在我們手中,但飛翔的只能是他們。我們無法代替他們走人生路,只能在旁予以意見,給予支援和無窮的愛,就如被牢牢地拉住綫的風箏,既能翱翔萬里,亦有安穩的支點。
生涯規劃是近年學界一直極為重視的方向,我們學校於近年亦刻意經營相關的項目和發展。生涯規劃不是只限於規劃學生的升學或將來的工作,而是營造不同的機會予學生反思、了解自己。校方與不同的校外機構建立夥伴關係,攜手共同創造學習機會讓孩子有築夢的可能。不同的界別讓學生開拓眼界,反思自己的想法或學習態度是否合乎目前的社會要求,這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學生與外界建立聯繫是我們最希望成就的事。當學生反思自己就有了解自己的可能,這是因為反思並非純粹課室內的言教可以容易達到的,通過學生具體的體驗或與專業人士的對話,從別人的成功讓學生看到自己也有成功的可能。
看到成功的可能,是建立信心的源頭。成功是通過持續的學習,更需要自強不息、堅毅的態度。我們刻意安排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到校分享,有助學生對自己的性向或興趣作深入的了解,鼓勵學生敢於築夢。有時學生的想法可能會被視為天馬行空或不切實際。我們同時亦刻意於校內營造不同的體驗或興趣小組予學生,讓學生多嘗試不同的活動,希望學生能從不同的體驗中看到自己的不同可能。我們不要小覷孩子的潛能和志趣,這是動力令孩子走向自己的將來。
予孩子自由度,讓他們在體驗中了解自己的強弱或局限。讓我們成為孩子的同行者,予他們支援、尊重、體諒,與他們共同學習,讓孩子選擇喜愛和擅長的事作為他們將來的發展方向,嘗試人生的不同可能,綻放自己的人生色彩。
撰文:陳月平校長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其後於歷史系修讀博士課程,研究範疇為先秦青銅器文化和歷史文化。於2017年開始擔任裘錦秋中學(屯門)校長一職,致力推廣閱讀與寫作活動。陳校長熱心推動年輕人貢獻社會,在2020年於現職中學成立扶輪少年服務團,並由中環海濱扶輪社贊助。
![予孩子自由度,讓他們在體驗中了解自己的強弱或局限。](/JM2image/JM2images_old/magazine/ARTICLE_202205061149390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