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惡性行業是指一般人不願從事的職務,如長時間於惡劣環境下工作,或須直接處理厭惡物或屍體。由於這些工作具有一定風險,部分公司會給予較高薪金或額外津貼,招募人手;近年不少厭惡性工作甚至利用科技協助,改善工作環境,並減省前綫人員的工作負擔,期望吸引更多少壯入行。今期《JobMarket》與本港其中三種厭惡性工作,包括渠務工程、吸糞及沙井、殮房助理、病人服務助理等相關人士訪談,了解這些工種的就業情況,人才需求和發展前景,以及相關培訓計畫等。
人手緊拙 輸入外勞解困
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指,很多厭惡性行業都面臨人手緊拙,「隨着香港人的學歷水平不斷提高,擁有大學學歷已是基本入職要求,畢業生也會選擇投身高增值的行業。」他以長者照顧服務為例,「現時護理員多為中年婦女,但不少人寧選擇從事較清閒的工種如保安員,加上最低工資實施下,兩種工作的薪酬差距不大,很多人轉而從事保安員。」
面對厭惡性行業人手短缺,他坦言,提高薪酬並非解決問題最合適的方法,「這會引伸成本問題,不符合企業經濟效益,現時香港社會根本沒人願意投身這些厭惡行業。」惟社會對相關工種仍有需求,他認為可通過輸入外勞作為長遠解決之法。
晉升階梯清晰 初級員工月薪達兩萬
通渠、吸糞、污水井處理,一般人都視為厭惡性工作,史偉莎環保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楊再謙指,現時行內較少年輕一代,應徵者大多是五、六十歲人士,亦難以招聘熟悉各項範疇的技術工人,「以通渠為例,工人須認識渠位的具體駁喉位置、水壓程度等,而且一條污水渠連接多個單位,要找出實際淤塞位置很難,若沒有相關經驗較難掌握。」
楊再謙指,該公司的服務包括化糞池、沙井及污水處理,如雨水渠在下雨後積滿樹枝,沙井或大廈污水渠出現倒塞情況等,都要工人處理。」他指,該公司設有「師友計畫」,「由具經驗的師傅,帶領新人一起工作,為期約半年到一年。」他坦言,新人約三個月便可學懂處理吸糞等只需基本技巧的工作;較高技術的工作如通渠,則約需一年半載才能掌握。」
該公司亦為員工提供良好的晉升階梯,而且工資不俗,楊再謙相信可吸納更多新人入行,「新入職人士會擔任初級技術員,月薪約兩萬元;具備一定能力及工作表現者,可晉升至高級技術員,月薪可達兩萬五千元;其後晉升級別依次為資深高級服務員、主任、助理經理、經理。」
渠務待遇媲美地盤 經理薪酬高逾五萬
渠務工程是其中一項厭惡性行業,文記渠務負責人鄭先生表示,其公司服務範圍包括家居商戶通渠、工廠商廈渠道、污水渠、沙井渠等。他指,公司目前有二十多位員工,「其中三十歲以下員工佔七成,三十歲以上的則佔三成。」外界普遍對此行業持負面印象,鄭先生卻提出不一樣的看法,「初嘗試時可能會覺得骯髒,但持續工作則會發覺,十個工作項目中,才有一個是非常厭惡的。」他坦言,不少員工離職也是源自個人疏忽,而非厭惡環境,「有同事曾因沒戴手套,不慎燙傷自己;或開井時弄傷腳。多年來只有一人因為工作環境而離職。」
鄭先生指,該公司進行各項工程前,員工必須依足勞工處規定的程序檢查,「我們會進行充足的風險評估,確保工人安全才入井。」他強調,現時有機械車輔助檢查,工人不須入井也可了解渠道狀況。
他表示,渠務工程人員的薪酬待遇不錯,「入職時可能會先負責跟車,起薪約一萬八千至二萬元。」若新人肯學肯做,一年後可升至師傅級,起薪達三萬五千元;升至經理更可高達五萬元。
半年殮房訓練 中五學歷月薪兩萬
殮房服務員為逝世者作最後階段的遺體清潔,惟不少人也懼怕接觸遺體。據政府統計處於八月中旬發表的2018年年中人口數字顯示,過去一年香港死亡人數為四萬七千三百人,殮葬業長期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發言人表示,殮房助理只需完成中五或同等學歷,能以流利粵語溝通、能閱讀及書寫中、英文,個性樂觀及成熟,月入達二萬零二百七十至二萬二千八百六十五元。
於本港療養院擔任病人服務助理(殮房)的吳先生指,殮房助理是二十四小時輪班工作,主要工作負責接收由病房已包裹及清潔好的遺體,並放進殮房雪櫃,再讓家屬簽署認領遺體文件等。他表示,每天分三更工作,每更二人一組,還有一名替假及兩至三名「頂更」,以療養院的殮房服務而言,九人團隊足夠應付日常工作。他坦言,替假也是全職員工,日常負責一般的清潔及協助搬運病人。
吳生生稱,因過往曾有遺體發放錯誤的情況,現時醫院聘請殮房助理的入職條件也相對嚴謹。所有獲聘用的殮房助理及替假,也須經半年試用期;員工半年後會被考核抄寫資料及電腦輸入的技巧、用車及搬運等行動。他指,其工作夥伴的年齡層約三十至五十歲,四十歲人士居多,且大多曾服務醫院,熟悉院內工作流程。惟殮房助理的晉升階梯較窄,「因為資深的服務員一般會工作至退休,年輕人入行未必有太大的晉升空間。」
病人服務二級助理 頂薪一萬九千
病人服務助理主要為病人提供臨牀個人護理服務、照顧起居飲食及個人衞生,亦須按照護士指示,協助執行臨牀檢查及為病人進行各項治療等,這類工種同樣有缺人之患。
目前三A級病人服務助理的月薪為一萬四千四百七十六元至一萬五千五百九十九元,表現良好且累積三年提供二十四小時住院病人服務經驗,有機會晉升為二級病人服務助理,薪酬為一萬五千七百三十五元至一萬九千六百六十七元。
在公立醫院擔任健康服務助理(住院病人服務)的馮女士歎言,隨着病人數量增加、人口老化愈趨嚴峻,前綫服務人員不敷應用,「我們每天要負責約五十名病人的膳食、處理大小二便及更換尿片、清理牀鋪、記錄及向護士回報病人狀態,替醫務人員準備需用的物資及儀器等。」她亦須替病人處理手術後傷口感染或出血情況、臥牀太久而引致的壓瘡,甚至包裹及搬運遺體。馮女士指,以她的工作為例,現時八人團隊勉強能應付每天龐大的工作量。
馮女士表示,病人服務助理以四十歲或以上的中年人居多,「年輕人很少入職,一般工作期約一個月左右。當他們熟習了醫院的工作流程及取得經驗後,可再報讀護士課程。」她稱,病人服務助理的晉升前景較窄,「工作滿三年,會由主管填寫評核報告,工作表現良好的,可晉升為二級助理;若主管不滿意工作表現,服務員須再工作三年等下一次的評核,也未必能晉升二級。」加上工作環境及性質厭惡,亦常遇到無理的要求,年輕人大多寧願選擇其他行業。
全自動化洗澡機 減前綫工作負擔
政府推算至2043年,本港每三人便有一人為長者,安老服務人手空缺率仍維持百分之十八,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李輝歎道,未來人手短缺情況將愈趨惡化,「護理員供應沒有大增長,因而出現勞動力斷層情況;加上此行業競爭力低,未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港府去年宣布預留十億元作「樂齡科技基金」,以支援一千二百個長者服務機構試用及購置科技產品。業界近年開始借助先進設施,以減輕前綫人員的工作負擔,期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於本年初推出、為長者研發「沖涼椅」的Sit & Shower,其經理葉藍舒(Lindsay)盼機器能減輕護理員在照顧及洗澡服務上的工作,「不少長者抗拒他人幫忙清潔;照顧員協助行動不便長者洗澡時,難免會受傷或有意外發生。」Lindsay稱,「沖涼椅」以全自動化形式運作,「可設置約六分鐘的洗澡時間,機器會自動停止灑水;共配置五組花灑,無論是頭部、背部、上身及下身,以及私人部位也清潔到,另設手提式花灑,讓長者可自行洗刷,而清潔用品會融合水中一併流出。」她續指,洗澡程序完結會有提示聲響通知護理員。
Lindsay強調,「沖涼椅」能為長者提供隱密空間,可減輕護理員的體力消耗及因清潔而生的風險。現時本港的連鎖老人院舍也有使用「沖涼椅」,於去年十月試行的沙田醫院,今年將再添置四部機器,以協助護理員的照顧服務。她坦言,期望使用自動化機器,能減少行內前綫人員的流失及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該公司正研發新機器,期望可減省護理員扶抱長者,或使用吊機多次「過牀」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