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測量業前景明朗 持續培訓薪酬高 北上發展機遇大
測量業前景明朗 持續培訓薪酬高 北上發展機遇大

根據勞工及福利局發布以 2012 年為基準年的《2022年人力資源推算》,推算與地產及建造相關的建築、測量及工程服務,於2022年需要約三萬名人才,與2018年的推算相比,房地產建設行業需要約四千多名相關人才。隨着房地產市道興旺、內地大型建設項目開展,屬本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的測量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亦相應增加。今期《JobMarket》走訪多位行內人士及教育機構,了解測量行業的發展前景、人手需求,以及相關的培訓及留才計畫。

 

 

基建項目多 工料測量師需求增

據香港測量師學會(下稱學會)的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6月1日,會員人數達一萬零一百二十九人,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指,雖有逾萬名會員,仍不足應付行內的發展,「目前行內有接近七千名執業測量師,近年基建項目、房地產建設、市區重建等工程相繼展開,對各組別的測量師需求龐大。」六大組別中,以工料測量、建築測量、產業測量對人才需求最大。

 

 

工料測量的會員佔學會整體人數百分之四十五,是會員最多的組別。郭岳忠表示,工料測量的發展機遇最大,「不論本港或鄰近地區的基建項目均愈來愈多,負責前期建設的工料測量師需求亦相繼增加。」香港測量師學會工料測量組副主席霍靜妍以新建樓宇為例,「一個房地產和基建的建設項目,需要約十至二十名的工料測量師參與其中。」約一至三位測量師參與為樓宇項目處理合約、估算等工作;顧問公司或承建商各需要二至六名測量師參與項目,視乎項目的規模大小而定。

 

 

霍靜妍指,一年前業內對工料測量師的需求大,「工料測量師的需求,按照政府及私人機構的工程項目多寡而變化,遇上大型項目、或項目完結後的人手未能作適當協調和分配。」現時本港的大型基建完工,工料組別的人手亦回復平穩,但預料未來新樓陸續落成,仍有大量需求。

 

 

產業測量中層流失 建築測量缺逾百人

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主席趙錦權歎道,每年投身產業測量組的畢業生只有一百多人,仍追不上市場需求,「政府計畫未來一年加位招聘測量師,需要約七、八十名專業測量師;聘請約三百位兩年合約制的見習測量師。」他坦言,約滿後的見習測量師會投身私人市場繼續工作,或轉到其他領域如銀行、基金公司等,令行內人才流失更多。

 

 

業內年輕產業測量師很多,惟永利行測量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詩韻表示,私人顧問公司須與政府「爭人」,「政府提供劃一薪酬及穩定的工作環境,吸引具有一定經驗的測量師加入,如屋宇署、差餉物業估價署、地政總署等部門,令私人市場流失中層人才。」

 

 

現有接近一千二百名建築組專業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前主席、富匯測量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鉅業估計,行內尚缺約一百五十名建築測量師,「隨着基建工程的增加、政府又急速加開職位,行內對取得專業資格的測量師需求更大。」隨着政府於2012年推行強制驗樓計畫及市區更新大行動,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謝志堅指,市場需要更多專業建築測量師,為超過三十年樓齡的樓宇進行檢驗。他表示,準備考取評核試的建築測量師正逐步上升,「由五、六年前只有一百人考取專業評核試,增至現時約一百八十人。」

 

 

見習測量師起薪萬六 就業率高

每年約二百名畢業生投身測量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高科院」)環境及設計學院副院長何志榮教授表示,該學院的測量學理學士課程,以職業導向為核心,學生須進行二百四十小時、為期約六至八個星期的實習,「學生有機會跟進不同的建設項目,以便他們能『立即投入職場』。」以該學院的首屆八位畢業生為例,其中七個已投身測量行業。

 

 

學會內持有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的副會員共七十七人,反映業界對高級文憑畢業生十分渴求,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建造工程系高級講師許亦鈞博士指,非學士畢業生成為專業測量師的時間較長,「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工作約兩年可投考專業評核試;其他學歷則要工作五年,才能達到水平。」高級文憑畢業生可銜接本港或海外的測量學士課程,以加快晉升進度。

 

 

測量師的待遇優厚,何志榮教授指,學士畢業的見習測量師平均起薪達一萬六千至一萬七千元,工作兩年並考取學會專業評核試,薪金可升至一萬八千至兩萬元;高級文憑學歷則可獲一萬三千至一萬五千元。投身政府部門的見習測量師,薪金逾兩萬元,晉升至正式測量師的薪金可高達五萬多元。而私人機構薪金相對較政府低,視乎工程項目的大小而發放花紅或獎金的金額,一般可獲得十三至十四個月的薪酬。

 

 

持續培訓增認受性 鼓勵在職考評核試

何鉅業表示,私人公司過往十年的加薪幅度不比政府低,惟加薪留才不是唯一辦法,「曾在政府工作兩至三年的測量師,因政府的工程項目單一化,轉回私人公司執業。」他建議,私人公司讓員工廣泛參與工程項目、發揮個人創意,年輕測量師才能在職場上學到更多,增加對行業的歸屬感。

 

 

郭岳忠表示,學會為正式會員及準專業測量師提供在職培訓,了解行內最新的發展,「持續專業進修課程(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中,專業測量師接受最少二十小時的在職培訓,如認識及學習使用新科技協助處理工程項目。」既有專業知識及相當的經驗,加上持續進修,讓現職的測量師繼續發展。

 

 

學會共有六千七百四十二名完成考核試的正式會員,而每年成為正式會員的不足一百人,趙錦權強調,只有持牌測量師簽署的估價評估書才被認可,學會非常鼓勵在職測量師考取專業評核試,提高專業認受性。何鉅業強調,政府及公營機構聘請的測量師,必須具備專業資格,「投資方會要求非政府組織或私人機構,清楚列明參與項目的測量師的履歷表,作為專業評分準則。」

 

 

內地基建多資格互認 發展機遇大增

隨着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大型建設開展,內地渴求本港測量師的國際視野及專業認可,郭岳忠認為,內地機遇大,或會令測量師離開本地市場,「內地是一個多元市場,可到不同省市工作,因此吸引了不少測量師回內地發展。」趙錦權表示,學會於今年2月與內地機構,達成內地房地產估價師及香港產業測量師資格互認,預料到內地工作的測量師將會增加。

 

 

劉詩韻表明不擔心內地搶人,「現時北上發展的測量師佔整體專業會員比例不多,加上本地基建工程能提供穩定且大量的工作機會,不少測量師仍會選擇留守本地工作。」霍靜妍表示,較少測量師主動申請內地職位,一般會到內地長駐一段時間或每星期往返內地處理顧問服務。

 

 

何鉅業對測量師北上發展抱積極態度,「以往亦有不少測量師,處理外資或港資在內地發展的項目。」他認為,現時香港鄰近地區的工作機會增加,對本地測量師的需求有壓力,「年輕測量師找尋更大的發展空間,或對本港市場產生壓力,因此業界更要做好培訓,提高工作的專業性,使他們留守本地市場。」

 

 

設施管理發展穩定 人才需求增加

政府由2013至2014年度起,宣布十年內供應總量以四十七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郭岳忠指,物業設施管理組別對人才的需求愈趨增加,「隨着政府修改樓宇安全法例,又大力推行強制驗樓計畫,也帶動了物業設施管理對人才的需求。」他以十五年前沙士爆發為例,物業設施管理組別的人才未曾失業,「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要協助住宅處理衞生及運作問題,甚至向公眾發布最新消息。」

 

 

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屬穩定發展組別,郭岳忠坦言,「私人公司已逐步調整薪金,與建築或產業測量組別一致,平均約有一萬八千至二萬元。」除了加薪,學會舉辦每兩年一次的頒獎禮,營造良性競爭,「鼓勵一些測量師及顧問行,在業務上繼續精益求精;為測量師提供交流平台,以提高整體的專業性。」

 

 

科技協助發展 提高專業水平

政府由2017年開始,規定凡建築造價超過三千萬元的政府工務工程,必須採用「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進行有關項目的設計及建造。何志榮指,「BIM可協助測量師在設計、畫圖及項目管理等方面,模擬建築過程,以節省成本;亦有透過航拍機預測樓宇景觀及工程管理。」

 

 

劉詩韻則表示,行內未來也會運用人工智能協助分析各項數據,「以往一般是靠測量師的專業及經驗判斷,BIM可使判斷更準確。」她強調,測量始終都是一門專業,有些地方還是要以人手運作,「隨着市區老化的改建工程進行,測量師須與市民解釋,這是測量師的專業及有價值的地方。」

Posted on 20 Jul 2018.
隨着本港和鄰近地區的基建項目愈來愈多,對測量師需求亦相繼增加。
隨着本港和鄰近地區的基建項目愈來愈多,對測量師需求亦相繼增加。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指,雖有逾萬名會員,仍不足應付行內的發展。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指,雖有逾萬名會員,仍不足應付行內的發展。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測量學理學士課程的學生,可跟進不同的建設項目,以便能「立即投入職場」。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測量學理學士課程的學生,可跟進不同的建設項目,以便能「立即投入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