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不經不覺肆虐已經超過一年,儘管各地政府已經推出疫苗,但相信要回復正常的日子仍要一段時間。不少人仍然需要在家工作(WFH),然而香港地小人多,大部分人的居住環境都不是太寛敞,假如大家都需要在家工作,又渴望有一個寧静的工作環境,往往事與願違,例如樓上或左右鄰居的噪音等問題,令糾紛應運而生。
作為調解員,面對這類型個案,若然雙方都願意用調解方式去處理,成功解決而達至雙贏機會極高。畢竟,雙方的執着正好反映了雙方的共同理念,便是希望有一個舒適的家、一個理想的居住環境,很多事情都是為家人着想,而這些正是調解員要令爭議雙方理解和明白的。然而,很多時雙方都受情緒困擾而失了方寸,若然調解員能夠利用調解技巧,導致爭議雙方領悟彼此的爭議的動機,好可能都是出於對家人的關懷,本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相信問題便很快可以迎刃而解。
其實,面對世紀疫症,面對持久未能見到盡頭的疫情,很多人的情緒都會大受影響。部分人更會擔心未來的生活,包括工作、健康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家」是唯一能夠讓他們真正休息、讓他們感到安全的地方。若然因為鄰居的自私行為而再受打擊,爭抝便會頻生。如果爭議雙方都帶着同理心,為他人設想,小事便可化無,根本不需要安排調解。
不少專家曾分析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將會在疫情後「大流行」。去年,格拉斯哥大學的羅里•奧康內爾教授(Prof. Rory O'Connor)發表學術文章提到,「更多的社交隔離、孤獨、對健康的焦慮、壓力以及經濟下行,是一個傷害人們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完美風暴」,其風險可能是焦慮症和憂鬱症的增加,以及更多的人開始酗酒、使用毒品或賭博,更會帶來其他後果,例如令更多人無家可歸等。事實上,我們不難想像當人們情緒變差,糾紛便自然多,調解的需求亦因而增加。在此,筆者寄語各位發揮左鄰右里、守望相助的精神,減少摩擦,共同抗疫,重建舒適的生活社區。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