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不僅造成人命傷亡、影響經濟,更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歧視。幸好,在疫「景」中亦呈現了人性光輝 。
相信很多香港人已經歷了長時間的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模式,團隊若要開會,少不免需要視像會議軟件。其實,視像會議系統並非甚麽新科技──隨着互聯網科技發展早已日漸成熟,加上智能手機功能日漸強大,令到視像會議系統的硬件要求變得更加簡單。
談到科技,從積極角度去看,是次疫情凸顯了香港擁有強大的資訊基建,能夠承受大量互聯網活動,開拓不少未來發展商機,更有可能改變現有一些生活及工作模式。以教育機構為例,不少大專院校均以電子教學作為替代方案,而「視像教學」是其中最普及的模式。至於在調解方面,是次疫情亦影響到不少調解會議的安排,因而無法運作。然而,筆者相信經此一「疫」,大家開始談論LegalTech,同時亦會積極思考一些可行的替代方案。
據筆者所知,早前非牟利機構「For justice without borders」公布,在處理一宗外傭追討欠薪案時出現重大突破。該機構指,勞資審裁處決定批准離港外傭向本港法庭申訴,並獲勞資審裁處批准申請,首次讓離港勞工由工會代表出庭,以視像會議的形式作證。
早在2018年,澳門消委會的消費爭議仲裁中心推出跨域調解及仲裁服務,設置網上調解及仲裁聽證系統所需的設備,包括與橫琴消協合作推出「跨境視頻調解平台」服務。消費者不用前往橫琴,在澳門消委會協助下,透過網絡視像會議接受橫琴消協的跨域調解服務。首宗跨域調解個案,是澳門一名女居民在橫琴購買不動產時與當地地產中介發生爭議,結果只花了不足半小時便獲得解決。
由於調解程序運作着重靈活,只要調解各方同意,便可以考慮應用「視像調解會議」, 從智能電話、電腦、流動裝置及平板電腦加入會議。另一方面,作為調解員應與時並進,科技的應用亦不容忽視,筆者相信以視像形式去進行調解會議,已經不再是遙遙無期。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