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面對生活、社會、經濟環境等轉變,未來將會出現更多難以預測的挑戰;尤其在數碼化的年代,人工智能的普及更凸顯人類潛能的重要性。要應付未知的挑戰須靠人類的「創造力」突圍而出,而「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就是一套協助人類「創新」的工具,為解難提供一個新角度,因此設計思維成了近二十年風靡全球的流行術語(Buzzword)。它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連場商業小革命,帶領全球企業及非政府組織步向自主創新的新時代。
市場競爭愈趨激烈,企業要生存,便要建立產品獨有的核心價值,令業務持續增長。現時,很多企業缺乏對業務生存能力的考慮,因而漸漸失去競爭能力。《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分析百事公司,硏究他們如何通過設立首席設計官,將設計思維融入公司文化,並在做任何重要決定時都要考慮設計的因素,完成從新產品、包裝、陳列到品牌體驗的任務。
此外,現時不少成功科技企業如YouTube、Google、facebook、Airbnb及Uber,它們的成功不能單靠科技,而是需要創新及設計思維,才能令科技帶來了嶄新的設計契機。現今的設計已不止於「產品設計」或「美學設計」,而是需要從社會設計到微型設計,這些都是與用戶經驗有關,影響到企業的營運模式與發展商機。因此,必須從以往比較偏向功能或型樣(Pattern)思考的設計觀點,轉化為全面性、流程化、創意式的設計思維觀點來看企業經營,才能找到轉折與突破的轉捩點。
要產品或服務有競爭力便需要有創新力,而創新是需要「看見人的需求」。新產品開發的首要步驟,是先確認產品開發方向目標正確性,再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目標,將產品推出市場。想要達成新產品開發目標的正確性,必須透過產品設計思考的流程,洞察使用者的真實需求,設計洽到好處的解決方案,確切解決目標使用者的問題。
設計思維,以客為先,因此要運用與顧客一樣感同身受的心理與體驗,找出真正的需求,甚至讓客戶與員工的情緒脈絡能夠一致。這樣的設計,需要更多、更廣、更深的思考,亦需要共鳴及共振,才能突破了以往設計的傳統範疇和框架。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