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文明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差異逐漸擴大,價值觀亦大有不同,紛爭可謂與日俱增,大家變得「先講立場,再講事情」,令到不少爭議小事化大。其實,我們若能將人和事分開,便會減少先入為主的想法,避免出現難以控制的情緒反應;只要讓理性大於感性,對解決糾紛有莫大的幫助。
正因為不同的糾紛頻生, 全球各大國際組織都開始積極探討解決爭議的機制,特別是那些以人為本的機構。筆者本身是國際扶輪社的成員,亦是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的認可調解員,早前非常榮幸代表國際扶輪3450地區去參與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扶輪研習會。當中有一個討論的題目,便是「調解和仲裁於扶輪社的應用」。
國際扶輪社是一個國際服務組織,由各行業的精英組成,分布全球一百六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超過一百二十萬成員。它是一個非政治和非宗教的組織,不分種族、膚色、信仰、宗教、性別或政治偏好,開放給所有人參與。而它的宗旨是藉着匯集各領域的領導人才,提供人道主義服務,促進世界各地的善意與和平。他們的共同目標是透過一些項目去服務社會,當中涉及不少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因此一個和諧、有共同目標的環境是非常重要。若然能夠透過調解去解決會員、社團、以至地區的糾紛,定能提升整個國際扶輪社的效率,而文化差異是其中一項較具挑戰的元素之一。
其實,除了國際組織開始考慮採用調解外,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已積極考慮建立調解隊伍,去解決校園内的糾紛;而一些國際商業機構(如保險公司)亦經常提供調解培訓,特別是處理客戶關係的員工。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