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有起有跌,企業亦興衰有時。對企業而言,當業績面對挑戰時,當中最難處理是需要以裁員來解決,皆因此舉涉及多種考慮。裁員並非簡單地按照勞工法例,對被裁減的員工提供賠償便了事──從經濟學來說,裁員是有成本,除了作出需要的補償,企業因裁員後的調節安排,及對留任員工的心理影響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效率,故此裁員一般是企業在別無選擇下採取的手段。
儘管如此,不論被裁減或留任的員工,是否理解及同情企業的決定是非常重要,事關留任的員工可能因擔心未來將會被裁而努力尋找工作,其工作表現、效率及心理質素可想而知。至於被裁的員工若未能夠得到妥善的處理,很可能透過不同的渠道(如社交媒體)大罵前僱主不是,最後影響企業的形象,被視為欠缺良心的僱主。
事實上,裁員可被視為職場調解,相信沒有一位企業員工喜歡被裁,在心理上定必有一種被人拋棄的感覺,因此被裁員工是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開解及輔導,若負責的企業人事部或管理層能夠以調解技巧去處理,相信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聆聽,不單靠耳朵,更要用心去投入才能收效,亦可以透過同理心,了解這位被裁員工有甚麼訴求,看看企業能否在可行的情況下,作出一些特別安排,例如由全職職位變成半職,以盡量減少摩擦為依歸。
調解的精神是促進溝通,疏導情緒,講出感受和需要,讓雙方都能夠理解對方的立場,因此裁員儘管是一個無可避免的抉擇,僱主仍然有責任,盡他們所能將這個痛苦的決定和被裁減的員工分享,務求他們能夠諒解;若然未來營商環境改善及許可,都會優先邀請他們回來工作。至於僱員,亦嘗試說出有關離職安排,例如期望僱主安排獵頭顧問,增加轉職機會,相信這些都是一般僱主願意安排的措施。常言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只要僱主及僱員之間本着尊重對方的態度,理解彼此需要及立場,筆者深信,即使遇上裁員的安排,彼此亦能夠維持良好的關係。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