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解決爭議(Dispute resolution)已經成為全球多國重點發展的議題之一,而亞太區一直是新加坡與香港之爭,大家各有長短;然而在近幾年發展中,香港作為爭議解決中心的地位卻有所下降,甚至逐漸落後新加坡。根據倫敦瑪麗王后大學公布的《2015年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顯示,香港是全球第三個最優先被選擇的仲裁地,排在倫敦和巴黎之後,新加坡排名第四。可惜,在去年《2018年國際仲裁調查報告》中,香港於「最優先選擇仲裁地」及「最優先選擇仲裁機構」的排名,都輸了給新加坡,跌至第四位。
此外,筆者屢次提及的《新加坡公約》(即《聯合國關於調解所產生的國際和解協議公約》),今年8月在新加坡正式簽署,包括美國與中國世界兩大經濟體在內的四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令新加坡在全球解決爭議的地位更上一層樓。《新加坡公約》生效後,意味着經國際商事調解後簽署的「調解和解協議」,將得到公約國認可和執行,具有類似仲裁裁決的執行力,將大大促進國際商事主體運用調解去解決商事糾紛。理論上,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加上調解作為「一帶一路」爭議解決的主要方式,應佔一定優勢,只可惜政府沒有任何策略加以跟進。
另一方面,本地的社會活動至今仍未見到盡頭,同時亦未見使用任何另類解決爭議方式作平息;加上當中一些處事手法具商榷性,將來會否被人詬病仍是未知之數。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作為競爭對手的新加坡,近年來不斷在社區、專業界別推動調解,效果顯著,自然比香港更能得到國際認同。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若然能夠透過另類解決爭議方式,不論是使用調解、談判等技巧去解決當前的社會事件,將有效及有說服力地展示給全世界知道:香港是一個懂得及樂意使用解決爭議的國際城市。這樣對提升香港的相關國際排名,有一定幫助。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功能變數名稱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