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到冬日手作市集旺季。到台灣旅遊,周末逛手作及工藝市集,幾乎是必然的事——香港每星期也有市集,但論規模與多元化,的確台灣文創產業發展較早,也走得較前。去台灣擺攤甚是吸引,但值得香港的手作工藝師拖箱帶篋、舟車勞頓參加嗎?不如聽聽以下的理由再作衝量。
尋找藝術交流的空間
不少手作工藝師喜歡來台灣擺市集,想在海外尋求合作機會之外,更渴望跟人交流。或許外地人未必比香港人對藝術認識較深,但有豐富台灣參展及市集的樹脂畫藝術家Roland坦言:「台灣人比較開放和尊重,不止問價錢,也想知道我的創作理念。」原來他在香港從不擺市集:「我們的文化比較難接受生活中有藝術品的位置,或許沒有空間吧。」而手作市集的精采之處,更正正是面對面了解顧客期望,也分享創作心聲。做藍曬工藝師阿業就指出,台灣人大多預留時間漫遊市集,並跟檔主聊天,「聽聽人家評價我的作品,也能聽聽客人的故事,就更能為對方選出合適的作品。」
尋找意想不到的市場
做布料編織的Cloudy來到台灣的市集展會,也發現自己的工藝頗受歡迎,「他們都說喜歡我的織品色彩悅目,在台灣很少見。」而且在擺展第三天,租金開支已經回本,「畢竟香港市場較小,在這裏實在為創作打下強心針。」 有時出去走走,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市場在哪兒。大包細包、付上機票食宿、市集租金等支出,或許抵不上賣貨利潤;但能尋找鼓勵與感動,也是另類收穫。我們在去年11月中就剛跟五個年輕創作位到台灣擺市集及交流,希望很快能跟讀者分享旅程中所見所聞。
撰文:林蕙芝
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Trial and Error Lab是透過共享工作空間、Trial Academy、工作坊及其他創意企劃,凝聚十八至三十五歲希望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青年人,成為一班敢於嘗試與撞板、為個人與城市帶來出路的夥伴。 www.facebook.com/trialanderro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