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各行各業受到的衝擊是史無前例的,為了阻止經濟繼續走下坡,各地政府都想盡辦法去挽救企業,而財政上的資助是必然的解決方案之一。不過,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一資助只是杯水車薪的做法,更重要是令企業能夠藉資助提升競爭力。
近年,數碼轉型已經是各大小企業面對的發展方向,只可惜在發展期間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令它們措手不及。有見及此,不少國家藉此提供相關協助,務求化危為機。以特區政府為例,近日推出「遙距營商計畫」,期望藉此協助一些水深火熱的行業,例如零售、餐飲業等加速數碼轉型,從而能夠逆境求生。
據了解,在是次計畫下,企業可提交一項申請,包括最多三個方案,而每個方案連同僱員培訓開支的資助額最高為港幣十萬元,每家企業則最高可獲三十萬元資助。企業計畫涵蓋十二個類別,包括進行網上營銷、網上接單和送遞、智能自助服務系統、網上客戶服務和推廣、客戶數碼體驗升級數碼支付 / 流動裝置零售管理系統、綫上 / 雲端財務管理系統、綫上 / 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遙距文件管理、雲端儲存及遠端存取服務、網上會議工具、虛擬團隊管理和溝通、網絡安全方案、其他綫上 / 度身訂造 / 雲端業務支援系統,所有購買和採用科技方案及相關培訓的開支,政府都會全額資助。不過,有點值得留意:企業須留意獲批項目不能同時受惠於政府的其他資助計畫。
儘管有企業認為三十萬元資助是有點杯水車薪,然而細心想想,由於推出是次計畫,市場上必定有大量相關的數碼方案供中小企業選擇,要是能夠藉此踏出數碼轉型的第一步,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加上當疫情退卻後,這類計畫未必持續推行, 而有份參與計畫的中小企業定必會把握這段時間去裝備自己,務求在疫情後將業務極速反彈,因此若不參與計畫而又欠數碼轉型的中小企業,可能失去競爭力。
數碼轉型畢竟已是企業不能逆轉的發展趨勢,若能借助遙距營商計畫,為疫情過後作出準備,筆者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