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離職潮進一步惡化,截至今年8月,醫生流失增至百分之五點四,護士流失率更已「破七」。為挽留人手,醫管局大會上月通過前綫醫護人員僱用期由六十歲延至六十五歲,員工可自由選擇留任與否。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接受專訪時指,新措施並不影響員工晉升機會,並透露會於今年內推出針對挽留年輕員工的措施。此外,他表示將公私營協作計畫擴至大灣區,是解決香港醫療系統供求不平衡的重要分流,期望長遠達致可持續發展,惟須要解決兩地政策不相容的問題。
香港公營醫療體系一直面對人手短缺問題,移民潮及退休令情況加劇。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過去十二個月,醫生的流失率由6月份的百分之四點四升至8月份的百分之五點四,而護士方面更「破七」,由百分之六點五升至百分之七點二,屬近期新高,其中以麻醉科、婦產科、放射科流失率最為嚴峻。他坦言,流失情況料將繼續惡化,相信9月及10月份的流失率會更高。他指,雖未有正式統計員工離職原因,但不少員工並非退休,當中以年輕員工為主。
彈性處理每一個案
為補充流失的人手,醫管局於上月23日大會通過員工僱用期由六十歲延至六十五歲,即時生效,惟不少前綫醫護人員擔心措施的具體執行方法。范鴻齡表示,醫管局將接觸每位臨近退休的醫護人員,盡早了解他們的意願,強調這並非延遲退休年齡至六十五歲,而是延長僱用期,「假如員工決定六十歲退休,也可獲得應有福利。」他也提及,醫管局會於員工達五十五歲時詢問其去向,他們可自由選擇以全職、兼職或只工作至特定年齡,甚至於六十歲退休後重回公營醫院,並且可與醫管局商討,到指定部門及地區工作。他強調,醫管局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尊重每名員工。
延長僱用期
無阻晉升階梯
醫管局預期延長僱用期措施,可挽留約一千六百名前綫醫護人員,將以編制外的方式聘請他們,不會影響員工的晉升機會。「例如某部門有位顧問醫生未打算退休,但我們也會加開一個顧問醫生職位,令年輕醫生可晉升。」此外,護士方面,醫管局亦會新增一百四十個「副顧問護師」職位,每月薪金約五萬九千至八萬八千元(普通科)。
至於員工對新措施的反應,范鴻齡指,在公布後,初步反應良好,有在職及離職的同事主動了解細節,現時醫管局已有專責小組跟進個案,務求為這批同事度身定造延長就職安排。「不少員工對此感興趣,甚至有些已退休的醫護人員有意重回公營醫院工作。」他表示,在公布新措施前也曾諮詢員工意見,基本上他們也支持新措施,但有員工反映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
年底推新措施
吸年輕員工留任
年輕員工是醫管局重視的人才,醫管局有意另推針對挽留年輕人的新措施。范鴻齡表示,退休措施對年輕員工來說太遙遠,吸引力不大,因此醫管局正計畫一系列新措施吸引年輕醫護,加強他們對公營醫院的歸屬感,希望能於今年內推出,惟暫未能透露詳情。
四大措施挽留人才
1.延遲僱用期至六十五歲
2.增加晉升機會,並新增「副顧問護師」職位
3.積極研究新措施挽留年輕員工
4.放寬非本來培訓醫生來港執業
長遠方案有賴大灣區
可持續發展一直是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長遠目標,要達標首要條件是供求平衡。香港面對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只會愈來愈大,范鴻齡表示,單是增加人手供應,不足以應付未來需要,必須多管齊下,一方面挽留人手及聘請新人,以及興建更多醫院,另一方面須減少需求,把公營醫院的病症分流出去。
近期醫管局推出公私營協作計畫,把病情穩定的專科病人交由私營醫院跟進。「以前專科病人不太願意轉出去(私營醫院),因為他們擔心轉出後,一旦病情惡化不能回來。」而參加「共同醫治」的病人,如病情惡化可隨時返回公營醫院接受治療。范鴻齡表示,到目前為止該計畫相當受歡迎,因輪候時間較正常短。
范鴻齡形容大灣區是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分流。近期疫情令中港封關,導致居內地港人難以回港治療,港府遂推出「香港特區政府對居粵之醫管局長期覆診港人特別支持計畫」,一經病人授權,病歷可與港大深圳醫院分享,容許滯留當地的病人到那裏診症,到目前為止已診治二萬多人。范鴻齡認為,香港與大灣區融合是未來大方向,將來必定有更多港人在當地居住或工作,如能將公私營合作計畫擴展至大灣區,必能減低本港醫療需求。
他補充,大灣區醫療融合須符合兩前提——資金過河及數據過河。前者涉及醫管局修例;後者則與「醫健通」有關。現時香港的公私營醫療機構可透過「醫健通」了解病人病歷,惟因涉私隱條例,不能與內地醫院共享,「大灣區的醫院之間數據並非互通,每次轉醫院也須重新檢測。」他認為,現時要解決的是政策問題,兩地政府須商討並同意轉移病歷到內地醫院。「一旦達成共識,我(醫管局)便可與大灣區的醫院洽談,願意加入計畫的醫院便可共享數據。」
公營醫院三大吸引力
除了上述措施,醫管局也積極網羅合資格的海外培訓醫生,以紓緩人才荒。現時醫管局以有限度註冊方式聘請了三十九名海外培訓醫生,范鴻齡坦言數量不多,但港府近期放寛海外培訓醫生來港執業,他預期會愈來愈多,惟未能估計能吸引多少人加入醫管局。
香港公營醫療質素一直相當優秀,范鴻齡列出三個加入公營醫院的好處。他表示,如醫生有意成為專科醫生,必須在公營醫院培訓;其二,醫管局不時推薦員工到海外培訓,增廣見聞,提升專業水平;其三,員工可獲得滿足感。他解釋,公營醫院接收的病人數量多,不時接觸奇難雜症,使醫護人員累積更多臨牀經驗。而且公營醫院專責服務大眾市民,對一心服務社會、富責任感的醫護人員來說,公營醫院是不二之選。他更形容,員工的責任感相當難能可貴。
為保持香港的醫療服務質素,范鴻齡期望可持續發展能夠早日實現,他指假如無法達致供求平衡,香港醫療系統終有一日「爆煲」。他對大灣區也寄予厚望,「一旦把香港的病症轉移到大灣區,香港醫療系統的壓力必然減少,因為我們只須畀錢買服務。」他亦認為拓展大灣區有助減低人員流失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