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lumn > 電子消費券能否推動本地電子支付?
電子消費券能否推動本地電子支付?

引頸以待的電子消費券詳情終於出台!特區政府將於7月4日接受申請五千元電子消費券,年滿十八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新來港人士都可申請,而消費券可以在本地實體、網上商戶、公共交通使用。特區政府將透過本地四個電子支付平台,包括八達通、支付寶(Alipay)、微信支付(WeChatPay)及Tap&Go發放消費券。

 

是次計畫涉及港幣三百六十億元,預計可為今年經濟增長帶來百分之零點七的刺激作用,振興本地消費市場,為疫情打下強心針,從而重建本港經濟。然而,涉及六億元的行政費亦被質疑過高。

 

推出電子消費券其中一個重中之重的原因,便是推動本地電子支付,從而加速發展數碼城市。因為,每個地區要發展成「智慧城市」,都必定離不開推動「電子支付」。以往,全球對電子支付發展都趨之若鶩,甚至有國家(如丹麥)曾經期望成為全球首個「去現金化」的國家。至於香港,隨着金管局於2016年發出「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確實令香港電子支付發展漸入佳境,更多電子支付的推廣及改變市民生活習慣的活動隨之而來,覆蓋衣、食、住、行這四個範疇。

 

筆者認為,雖然數目只是港幣五千元,但對不少市民而言,相信他們過去到各大商戶消費時已感受過電子支付的體驗;因此今次活動的聚焦,應該是小商戶及那些未曾使用過電子支付的市民,若能夠令他們體會當中的優點,從而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將有助加速及擴大本地電子支付使用的滲透率。然而,單靠一次的活動是否足夠,答案相信是不言而喻。筆者期望特區政府有下一階段的推廣方案,令市民持續參與。事實上,過去五百多天的疫情已經改變了不少人的支付習慣,是次活動固然是一股動力,不過更重要是在推動電子支付之餘,同時能夠兼顧長者、低收入人士的需要,事關疫情已經把他們推進「數碼鴻溝」,特區政府不應忽略對他們的關愛。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02 Jul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