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由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創立,以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為代表,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和其他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並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不少治療師如馬斯洛、羅哲斯等,都認為精神分析學派過於強調病態的行為,過於以決定論作為人的價值基礎,缺乏了對行為的意義、正面的成長和發展的探索。他們亦不贊成行為主義將研究動物行為的結果,用來解釋人類複雜的行為,因此決意創立一個全新的心理學取向,藉以強調正向的心理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價值,同時又加入了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強調自由、個人決定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馬斯洛的理論說,人的需求像個金字塔,是有不同層次的。底層是生理和安全,往上是愛、尊重和自我實現。滿足了底層的,就會有高層的需求。他的理論一直備受爭議,但是你得承認它很好地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人的智商和身高一樣,是正態分布;可是人的成就卻是冪律分布的,是一系列苦練和正回饋積累的結果,差距如同雲泥。成就到了一定程度,你就算把他所有的資源都拿走,他想必還是能像穿越小說裏的主角一樣幹一番大事,因為他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知識。那麼在互聯網時代,應該擁有甚麼樣的智慧和識見呢?
導致人才生命周期被縮短有許多原因,職場人既要獲得高收入,又要延長其職業生涯,那麼首先要學會基於個人職業規劃的職業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也許有人認為,職業規劃是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外部環境和人才市場總是在動態變化的,如果職場人不能洞察未來變化的趨勢,學習能力不夠強,不能未雨綢繆的準備好自己的相關能力,不能有效並主動的管理自己的職業生命周期,那麼一旦變化來臨,受傷害的總是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職場人要保有開放的心態,避免採取守勢。
元宇宙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不及時接受新思想和學習新知識,就意味着創新能力的衰退。面對元宇宙世界,一個最基本的見識是願意擁抱改變和持續追求成長探索未知,以開放思維和眼光去理解這個世界。
撰文:葉少康
為2008北京殘奧會馬術比賽的香港代表,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創立「騁志發展基金」,以青年、殘疾人士、少數族裔等為服務對象,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他現時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同時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項公職,包括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平等機會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