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是父親節,大家如何跟爸爸慶祝?飲茶?吃飯?送禮物?上一代一家多口,作為一家之主的,養活四、五個小孩實在十分常見。今日出生率下降,那麼新一代父親又是否比較優哉悠哉?讓我們聽聽幾位職場父親的心聲。
馬圖師
職業:小學教師
子女數目:兩名女兒(七歲及十歲)
一天‧一課‧一點累
「今天,是我難忘的一個工作天。我是一個小學教師,一向習慣了五時半起牀,並提早半小時回到學校。正當我一邊對着電腦備課,一邊吃着剛從便利店買回來的早餐,一不小心便把那杯黑咖啡倒翻了,弄得我滿枱的東西都是咖啡,差點連學生的試卷也不能幸免 …… 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
放學時,帶着學生排隊到學校大門時,聽到隊尾一陣喧嘩,原來班中一個頑劣的學生在玩跳樓梯,落地時不慎跌倒在地上,一看之下面頰盡是血,嚇得我半死!召了救護車後,才發覺原來只是咬破了嘴唇。由於要縫針,於是我要陪受傷學生到公立醫院一趟,幸好他媽媽到達後表示不想久等(要四小時),便帶他到私家醫院去。
折騰了一整天,連一本簿也沒有改,於是從醫院趕回學校再改簿,改到被校工姐姐趕走,回家已是八時多。全家人已經吃過晚飯,我就一邊吃着晚飯,一邊替兩個女兒核對功課,之後再和她們溫習默書,最後到她們上牀已經是十一時。別以為我就可以休息,急忙的梳洗過後,打開電腦繼續我的出卷工作。
正當我埋首工作時,忽然傳來我太太大叫:『爸爸!』原來,兩個整天都沒有異樣的女兒突然發高燒!我連忙放下工作,開車送她們到醫院求診。一來一回,再加上餵藥,真正上牀睡覺已經是凌晨三時半。
別忘了,五時半我又要起牀上班。」
Ken
職業:分判地基工程公司工程經理
子女數目:兩名女兒(三歲及五歲)
時刻都討好 誰又能做到 ……
「我從事工程界已有十年。由於現時本地工程多、工期短,好多時都要OT,甚至假期都要開工。我唯有盡量把工作安排在星期一至五,放工後及周末時便陪家人。不過,有時整個星期都要OT,連假日都要開工,只好在下一個星期抽時間去陪他們。當了爸爸後,我認為工作和家庭同樣重要,雖然好多時工作繁忙。但做爸爸都需要有足夠時間跟兩個女兒相處,培養感情,所以我會帶她們親親大自然、到沙灘游水玩耍。
相信大家都有留意近年有不少工業意外,其實做工程這一行,踏進地盤已經是危機四伏。一有意外發生,往往非同小可。有時都會想:如果真的出了事,家人便失去了經濟支柱,怎麼辦?所以我會特別注意個人防護和留意四周環境,同時會提醒周邊工人同事安全至上。
別人可能會認為我有點『工作狂』,對兩個女兒的要求一樣高。實際上,我不會給她們太大壓力,因為求學不是求分數。重要的是要保持她們對學習的興趣。我希望女兒可以發展個人的興趣,例如大女兒喜歡繪畫,我便讓她去學,待她再大一點便帶她去看看藝術畫展,讓她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是,無論工作多辛勞,都要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果有一天,女兒嚷着叫我不要上班、陪她們玩,我會帶她們到我公司,讓她們了解爸爸的工作環境,了解我的工作,訴說哪些工程項目爸爸有份做的,然後告訴她們:爸爸要認真工作,放工回來才可以陪她們玩。」
Patrick
職業:魔術師、派對統籌
子女數目:一名女兒(四歲)、一名兒子(一歲零十個月)
魔術師: 「分身術是咁的 ……」
魔術只是掩眼法。一個經常要在假日工作的魔術師,在帶給人家孩子歡笑的同時,又如何分身去照顧自己的孩子呢?
從事魔術師及派對統籌的Patrick已入行十四年,工作包括為小朋友統籌生日派對,以及向中小學生任教魔術等。由於工作時間不穩定,加上不少活動會在周末或公眾假期舉行,正跟子女的放假時間有衝 突。為了兼顧工作及家庭,Patrick情願減少自己娛樂活動,並堅持每天早起,在外出工作前爭取時間 和太太及子女溝通。Patrick每天會盡量抽出一個小時陪伴子女;「親子活動通常是一起聽音樂、去遊樂場,最喜歡是一家人一起吃火鍋。」
擁有照顧子女的經驗後,對Patrick的工作亦帶來不少得益。他分享,因為小朋友未能清晰地以言語或行為來表達他們的想法及需要,「如問及想不想看魔術,他們可能沒有回答,但不代表他們沒有興趣。這時候便需要換一種方式去吸引他們,例如說是和他們玩一個遊戲。」他表示,現在更理解到小朋友的心態,懂得如何和他們溝通,自己的情緒管理亦更佳,變得更有耐性。
談及對子女的期望,他語重心長:「希望他們可以早日找尋到自己的目標;至於在學業及成就上,我沒有特別的期望,他們能夠開心、健康地成長就好。」
Targoo
職業:倉庫操作員
子女數目:一名兒子(七歲)
不同的天空 一樣的父愛
Targoo原本在香港任職酒店管理層,一家三口於2021年移居英國,現時於英國的車廠工作,入職接近一年時間。他提到,這份工作是輪班制,分為早上、下午及凌晨三個更制,但他堅持於下班後抽出時間陪伴家人,和兒子一起參與喜愛的活動,如周末到處參觀及進行戶外活動。
移民後,Targoo的工作內容及性質跟以往截然不同,但他體會到英國的工作壓力明顯減少,而且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他解釋,以往即使下班後,如果有突發的公事聯絡,他也必須馬上回應及處理。但在英國工作,經理會避免在公餘時間主動聯繫他,即使有需要聯絡,亦會在翌日上班時解釋其情況。 他形容:「現時收工便可以放下公事,享有自己的私人時間,能夠處理家庭事務。」此外,在香港生活時,他們一家有聘用家傭,指很多事情都依賴家傭幫忙處理。「現時凡事都要靠自己,例如早上為家人煮早餐、此處沒有校車服務而要送小朋友上學等,和家人相處上的時間變得更多。」
Targoo更分享,兒子自英國生活後喜歡上足球。「在他下課後,我每天會抽出約半小時至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陪伴他踢足球。我會擔任守門員,讓兒子負責射波。」至於在周末,他們喜歡嘗試新事物, 如參觀古堡、到訪主題公園,或帶着小朋友到公園玩耍等,在長假期間更會一起露營及行山。
重擔 重責
超出「父」荷怎麼辦?
家庭動力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溫成顯指出,在現今社會環境下,「做父親不容易,做雙職父親更不容易。」在職父親首要面對的壓力是在角色期望的落差、在學習上的失誤、及在執行上的困難。「傳統社會文化塑造父親的角色為男主外、一家之主及經濟支柱,無疑增加父親偏重工作及經濟效益,因而在工作與家庭失去平衡,父親把重要的親職責任交給配偶,而未能建立合作養育子女的能力,效 果當然未如理想。」
而工作與家庭生活常常被視作互相對立,要作出取捨。他稱,兩者其實互相影響,「幸福的家庭生活可以舒緩工作壓力,工作愉快又可強化家庭的幸福快樂。 」要從中取得平衡,他建議在職父親要在日常生活上,建立緩急、先後次序的習慣,並可透過問自己:事情屬於「急切的」或「重要的」來作出選擇;亦要定立適當的界綫,不容讓已定立的工作或家庭生活受到影響。
他續說,受到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在職父親一般自視或被視為強者,不容易在別人面前分享自己的壓力及表達個人情緒,而未能得到社會上適當的支援服務。他建議在職父親需要調節父親角色及期望,放下「強人」的標籤,學習與配偶及子女分享在工作遇到的挑戰,「這不但可以減輕一半的壓力,也可以鼓勵家庭成員互相分享,建立一個輕鬆的家庭氣氛。」
有序釋放 減壓錦囊
另一位精神健康工作者馮嘉琪則向各位職場父親教授減壓錦囊:
1.及早辨識壓力徵兆: 常見的壓力徵兆包括焦慮、疲勞、失眠、心悸、頭痛、肌肉緊張、消化不良、情緒波動等。我們要提升自我覺察,多留意自己的身心變化,以合適自己的方法舒緩壓力,預防及避免發展成更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
2.建立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點:保持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的平衡對於減輕壓力非常重要。工作之餘,必須安排時間讓自己休息和與家人相處,每天安排三十分鐘的家庭樂或Me Time,如閱讀、運動或打機等。
3.建立良好家人溝通規條:良好的溝通能有效提升彼此的理解。
4.學習設定優先順序:每天總有辦不完的事情,除設定優先次序外,必要時可放棄一些較不重要的應酬。
5.學習放鬆技巧:這些技巧包括冥想、瑜伽、深呼吸、按摩或任何類型的運動。堅持定時進行放鬆練習可幫助你保持心境平靜,提升「心理彈性」應對日常壓力。
6.尋求支持:如果已經感到壓力太大,不要害怕,請立刻尋求支持。你可以與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交流,例如坊間的情緒支援熱綫或綫上平台,請瀏覽:https://www.shallwetalk.hk/zh/get-help/emergency-help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