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職趣事

中高齡難重返職場 德國「迷你工作」模式 成企業及退休人士熱門選擇
02 Apr 2025

 

 

近年來,香港勞動市場逐漸呈現「高齡化」趨勢,50歲或以上的勞動人口持續增加。然而,許多中高齡求職者卻在就業路上面臨重重困難。根據港九勞工社團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的調查,近三成受訪者尋找工作已超過三個月,主要難題包括求職渠道有限、僱主不願聘請年長員工,以及勞工保險購買問題。

 

 

中高齡求職難題:渠道少、保險門檻高

 

該調查涵蓋50歲或以上人士,透過問卷及焦點訪談收集數據,結果顯示,許多中高齡人士希望繼續工作,但面對的障礙不少。部分受訪者指出,由於年齡較大,他們在一般求職平台上獲聘機會極低,只能依靠自身社交網絡尋找適合的職位。69歲的運輸業從業員鄧先生表示,自己在行業內工作30多年,憑藉人脈才找到合適的工作,但也提到,許多中小企老闆不願為65歲或以上員工購買勞工保險,令這群人更難獲聘,甚至需要以自僱身份工作。

 

 

德國「迷你工作」或可借鑒

 

「迷你工作」(Minijob)成為德國退休人士重返職場的熱門選擇。這種工作模式工時彈性,每週最多10小時,月薪不超過556歐元(約4,700港元),且僱主僅需支付最低額度的養老保險,僱員則無需繳交社會保險,減輕了企業用人成本,也讓退休者能夠賺取額外收入而不影響退休金。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約15%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長者仍在工作,其中約七成(約90萬人)選擇「迷你工作」,熱門職位包括兒童陪伴、接送服務、園藝與社區工作等。例如,68歲的語言教育專家艾娃透過「銀髮專家」平台,在幼兒園擔任輔導員,每週工作兩天,既能幫助孩子學習德語,又能兼顧家庭生活,讓退休生活更充實。

 

面對中高齡就業困境,香港或可參考德國模式,推動更多彈性工作安排。例如,政府可考慮鼓勵企業提供「迷你工作」類型的職位,降低企業用人成本,同時讓年長者維持經濟獨立。此外,可建立專屬求職平台,幫助中高齡人士對接適合的工作機會,並改善勞工保險制度,使更多企業願意聘請年長員工。

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如何讓中高齡人士繼續貢獻社會、實現再就業,將是香港未來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好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