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職趣事

返人生第一份工已經想停留Comfort Zone 職場新鮮人:「係咪正常?」
27 Mar 2025

 

近日,一位剛畢業的年輕人在Dcard發文,分享自己踏入職場後的困惑與迷惘。他表示,自己修讀的是俗稱「乞食科」的學科,畢業後找到了一份月薪24K的臨時工作,合約至明年3月結束。剛入職時,他滿懷理想,希望能夠「騎牛搵馬」,一邊工作一邊尋找更好的機會,例如管理培訓生(MT)、畢業生培訓計劃(GT)或政府職位。然而,短短兩個月後,他發現自己越來越缺乏動力,每天過著朝九晚六的生活,漸漸對轉職的想法變得猶豫,甚至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學習修圖或會計來提升競爭力。他坦言,如果這份工作不是臨時合約,他甚至不會再想找新工作。面對這樣的心態轉變,他不禁懷疑:「這種狀況是普遍的嗎?還是我特別廢?」

 

這篇帖文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這種心理變化相當正常,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都會經歷類似的迷惘。如果與家人同住,月薪24K其實已經算不錯,除了日常開銷外,還能存下一筆錢,甚至偶爾去旅行,享受生活。然而,現實是,合約工的發展存在一定風險,例如未來公司裁員時,往往會優先裁減合約員工,到了40歲,這種不穩定性可能會帶來更大壓力。此外,長期擔任合約職位可能會影響薪資發展,因為合約工的薪資通常較正式員工高,當轉為正式職位時,反而可能會被壓低薪水。

 

 

也有網友對「待在舒適圈」持開放態度,認為人生的目標就是過得舒服,最重要的是思考這樣的生活模式是否能夠長期維持,並問道:「20年後,你還會滿足於現在的狀態嗎?」有人則建議,如果樓主已經在考慮如何「躺平」,不如提早規劃被動收入,例如投資或創造副業,以便日後能夠選擇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有人指出,樓主的狀況並非「特別廢」,而是他的舒適圈過於適合自己,讓他難以產生動力去改變現狀。是否該尋找新的機會,還是維持現狀,最終仍要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與目標。如果有餘力,不妨趁年輕多嘗試不同領域,為未來鋪路。

 

這篇帖文引發了不少共鳴,反映出香港年輕人對職場的普遍迷惘與焦慮。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取得平衡,成為許多畢業生必須面對的課題。

 



好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