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銀行經歷了一波裁員潮後,促使人才流向香港的中資金融企業。據彭博對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牌照記錄作分析,過去12個月約有40名來自瑞銀(UBS)、法國巴黎銀行和其他跨國企業的前銀行家在中資券商找到工作。然而,整體就業市場仍低迷,預計今年招聘將進一步放緩,除非內地加快企業上市審批,而且交易持續增長,否則不太可能出現有意義的復甦。
招聘情況與過往完全相反
據彭博報道,有關舉動與以往情況完全相反,當年跨國企業從中國競爭對手挖走了200多名銀行家來港擴大業務,並預計香港併購和股票發行速度將大幅加快。香港獵頭公司Rodd Hughes管理合夥人Erick Zhou亦表示,「這是一種罕見的現象,但對許多人來說,這是突破財務限制或維持職業生涯的墊腳石」。
中資薪酬較低 或看重晉升機會
對於踏出這一步的銀行家來說,也有代價,因為中資投行的薪酬往往比全球公司低30%至40%;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舉例,瑞銀高級董事總經理基本工資約50萬美元,而中金公司的基本工資為30萬美元。不過,由於職位空缺稀少,越來越多銀行家加入了中資券商,許多人都是被晉升機會所吸引,部份則可能因為一些中資投行的獎勵制度可大幅提高薪酬。
6名高級經理轉投中資券商
在過去3年來,曾任職於瑞銀、摩通等跨國企業的6名高級經理已轉投中資券商,其中半數變動發生在過去7個月,其中包括兩名前摩根士丹利銀行家。分析又顯示,截至2月為止的12個月內,中信證券及其子公司中信里昂證券、招商證券和海通國際證券進行了最多招聘,其中近40%是前瑞銀或瑞信員工。
此外,截至2024年2月為止的12個月內,共有77名銀行家在跨國企業面臨裁員、減薪或被迫提早退休,進行了類似跳槽。在過去兩次的12個月時期中,轉投中資的銀行家已超過轉投跨國企業的銀行家數量,並與之前5年情況恰恰相反。
港股反彈或刺激外資反擊搶人
除了增加員工以外,中資券商近年還贏得了香港投行業務的最大份額。根據彭博數據顯示,過去5年僅高盛和瑞銀躋身香港IPO前五名;相較之下,大摩和花旗早在2019年就名列承銷商前列。
不過,隨着AI的進步緩解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並引發港股上漲和IPO 反彈,新一輪交易可能會刺激外資從中國競爭對手挖走人才,其中高盛本月就聘請了曾在海通證券工作的Henry Wang擔任中國股票業務主管。
資料來源:星島頭條
嘉達機電工程有限公司
24 Mar 2025
ParaDM Company Limited
13 Mar 2025
ParaDM Company Limited
13 Mar 2025
威尼斯商貿有限公司
07 Mar 2025
Peace Book Co. Ltd.
03 Mar 2025
Century Personnel Services Limited
31 Mar 2025
Heep Hong Society 協康會
31 Mar 2025
Heep Hong Society 協康會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Osmium Consulting Group Limited
31 Mar 2025
Rise Associates Asia Limited
31 Mar 2025
Rise Associates Asia Limited
31 Mar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