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同理心
有人會說,他們天生缺乏同理心,總是想不到、感受不到別人的感覺。對別人的事,大多時間都沒感覺。我不排除不同人的同理心水平會不同。不用灰心,萬事都可以將勤補拙。
即使對方沒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
社交線索
留意對方的身體語言和社交線索(social cue),例如眼神注視、兩臂交叉、是否面向你、距離、表情、笑容和語氣語調等。
簡單重複
簡單重複對方的話,可以是一個小總結,或對方最後的部分。
不明就問
有時我們真的不完全明白對方的感受,同時很多人分享都未必直接講出「感受」,不妨直接問:「你對這件事的感覺如何?」
專心聆聽
當別人說話時,你可能一面聽,一面想如何回應,甚至想出反對觀點。嘗試專心聆聽,不急於反駁。即使不同意,也先欣賞對方的看法,可以邀請對方多一點解說,從而了解對方深入的目的,這樣也可能改變你的前設觀點。
有時你會在對話時感應對方有點不自然或不妥,很多時候你都可能忽視,繼續說話。下次嘗試停一停,問問對方的看法和感受。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07 May 2024.
有人會說,他們天生缺乏同理心,總是想不到、感受不到別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