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結友固然是一種心理行為。如果人的心理和身體是互動的,那麼交友跟身體和健康息息相關。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曾進行研究,從在一百個國家中不同年齡層找來 二十七萬一千零五十三人,發現友誼會令人更健康和快樂。針對性地,他們研究七千四百八十一個長者,發現有朋友的長者會比缺乏朋友的更健康。心理及大腦神經學家Julianne Holt-Lunstad 也進行過多項研究,分析所有死亡原因,發現缺乏社交比沒有的人的死亡率高50%。
那麼年輕人呢?對年輕人來說,朋友在生活上的地位更舉足輕重,可能比家人重要。當大腦神經科發展愈來愈成熟時,科學家開始利用MRI去掃瞄人的大腦,了解年輕人對朋友的生理反應。他們發現年輕人的腦部對朋友反應特別強烈,友誼根本是人類的天性。他們主要有兩方面發現:
1.有朋友,大腦更感快樂:科學家讓一班大學生跟朋友和另一些不相熟的年輕人交流,過程中利用 MRI掃瞄他們的腦。結果發現,當他們跟朋友交往時,掌管大腦獎賞的活動部分,叫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反應特別大。腹側紋狀體是一個甚麼地方?它是掌控人感覺快樂的地方,非常重要,科學家亦是透過這個部分研究治療抑鬱和成癮的問題。所以,我們為何喜歡約朋友,跟朋友交往,可能跟大腦反應有關,追尋快樂,是我們的推動力。
2.待人接物,愈學愈精:大腦有個位置叫後頂葉皮質區(posterior parietal brain regions),主要掌控做決定,選擇如何回應和反應面前的人和事。科學家利用MRI去掃瞄年輕人的大腦,當年輕人要與朋友交往,或者想起有關朋友的事務時,他們這部分的大腦會非常活躍。
這說明,年輕人對朋友更願意多一點時間和精神去考量。交朋結友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願意為他人設想。原來腦部這個地方,有助我們學習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學習接收和分享(give and take),就是待人接物之道。同時,這個地方有着學習的能力,當你愈去關心朋友,就愈懂關心朋友。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