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我常幻想,地球另一邊有一個跟我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存在。我會好奇他在做甚麼,甚至可以跟他交換身分,互相代入對方的生活,實踐一種Life swap的另類生活。
最近,有一個讓人交換生活的手機Apps叫20 Day Stranger,參加者可藉此找出世上另一個參加者,之後從手機追蹤他或她二十天的生活──不止是Instagram或facebook上鳳毛麟角的狀態更新,而是一直從Google map跟隨對方蹤影,包括到過甚麼地方、正在做甚麼、接觸甚麼人等。對於一個好奇的人,他可以了解另一個人、另一個職業、另一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發生甚麼事。當你開始了解另一個人的生活時,他或她的生命可能成為你的參考,令你作出改變。
我曾聽說過,美國有人組織一班志願者及公司,讓彼此嘗試親身體驗他人的工作經驗,形式跟實習計畫有點相似,只是你不是一個實習生,而是一個擁有工作經驗的人,或者純粹想嘗試不同工作的感受,而不一定留着打工。
對年輕人來說,有些想先嘗試後才決定會否加入這一行業,確是好事;又有些年輕人雖然在大學主修某一科目,但又想有機會嘗試其他工作幾個月時間,才正式「回歸」本行,都是一種生活體驗。例如,有人可能主修社工系,但又希望先嘗試體驗做空中服務員。很多演員喜歡演戲的原因,大抵是可以嘗試不同角色、不同生活面貌。
所謂「隔籬飯香」,當你擁有時,又想嘗試他人的經驗。香港的工種和生活太狹窄枯燥,很多人都想找新鮮感,找出生活的另類靈感。從另一角度,除了好奇心,人也應有一份同理心,即是設身處地去了解他人的生活和內心面貌。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助理總監。著有《勇敢做自己》、《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