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人對服務態度及消費態度指數調查》為題,我們成功訪問了逾六百五十名、年齡介乎十八至五十五歲之本地市民,發現受訪者認為現時「本地前綫員工的服務態度」平均得分為6.5。那港人目前「對待前綫員工的態度」呢?平均得分只有5.8,僅僅過半。
這個調研結果,令筆者回想起一位市民李女士,曾於「我讚!」分享的帖文:「為甚麼每天我們有一千萬個投訴,卻從不記得有些人曾經為我們做過值得稱讚跟鼓勵的事?看到新聞介紹你們創辦的平台,轉眼拋諸腦後,連網站叫甚麼名字都記不清楚了。但當一次又一次我想表揚別人的努力,我就決心要把這個公開的平台找回來,重新學習人之基本:原來我不是只懂狠狠的埋怨,我也可以用心稱讚別人的。」
「香港人的怨氣日積月累千斤重,是時候要調校一下,改變那種『我是客人』、『花了錢就是大爺』的囂張態度。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讚賞,就可以帶動整個服務文化精益求精,何樂而不為?從前很多時候想讚賞一些機構、商戶或員工,才發覺天下間再具規模的公司官網,都只有投訴欄;反轉網站都沒有一個空間給你讚賞的,這本來就是不健康的客戶服務方式。現在,我們終於有地方可以盡一點顧客的義務,也為香港努力擺脫那種偏激的投訴文化。你想享有優質服務之餘,也請先主動走前一步,大方地稱讚別人一下。說實在的,用心寫一篇讚賞的文章原來很花時間,但個人仍然認為是值得的。你們的團隊何嘗不是一直付出時間和心力去推動讚賞文化呢?希望你們繼續努力,令這個平台辦得更好。朋友,有空別只顧在雞蛋裏挑骨頭,或在網上瘋傳別人的過失!」
要求別人 請先自省
不是這樣的一個調研,真的沒想到,原來常掛在嘴邊的「今時今日這樣的服務態度是不夠的」背後,其實更需要改善及反思的,是消費者自己!李女士一語中的,香港人是時候調校一下,由老是要求別人怎樣,改為先去問自己:我可以為別人付出甚麼?當我們看到制服、名牌、身分背後,對方(服務提供者)也是「人」(跟自己一樣),才有機會生出一份同理心。為甚麼是有機會,而不是肯定的?因為我們內心的「批判銀行」是滿滿的,而「讚賞銀行」則是空空的。下期筆者會再就此分享更多,敬請留意。
撰文:陳偉業 Danny
Chief Praise Maker,2012年創辦全球首個讚賞平台 praisage.com ,立志透過推動讚賞文化,為世界傳播愛與光,無成有終。
![朋友,有空別只顧在雞蛋裏挑骨頭,或在網上瘋傳別人的過失!](/JM2image/JM2images_old/magazine/ARTICLE_2019080611282749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