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全球媒體變革 浸大傳理培育複合型人才
全球媒體變革 浸大傳理培育複合型人才

自上世紀末數碼化革命展開以來,大眾傳播不斷演化。由新聞廣播、傳媒管理、企業傳訊及公關、電影電視,以至社交平台及數碼媒體,無不日新月異。在這個追求網上免費資源、看似全民皆YouTuber和KOL的年頭,本港高等學府在傳播及教學界該作出何等應變?成立逾半世紀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任重道遠,除了秉承自身歷史悠久的教學傳統培育專業人才,更在保持卓越的傳理品牌之餘大創先河,以全新跨學科的碩士課程,回應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時代,切切實實地做到與時並進。

 

 

掌握跨媒體趨勢 新聞傳理迸發潛力

踏入二十一世紀近二十年,傳播技術及資訊來源愈見五花八門,數碼及網上新聞到底何去何從?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兼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主任張少威認為,本港新聞印刷媒體技術已經接近世界級水平,惟於網上新聞所投放的資源及人才數目仍然不足,暫未跟上歐美等先進地區的步伐。「以美國為例,《華爾街日報》跟《紐約時報》的Podcast(播客),每日焦點新聞之下載及串流人數,已高於傳統報章瀏覽量。」中國內地方面,新華社破天荒模擬出AI(人工智能)主播,其聲音及表情像真度幾可亂真,顯示主流新聞界數碼革命正如火如荼。至於香港,雖說數碼傳媒技術稍微落後於各大世界城市,其實只要接受專門培訓,掌握國際跨媒體的應用趨勢,再配合國家或大企業的資源,便能夠如魚得水,高度提升香港新聞媒體發展潛力。

 

 

全球化為媒體帶來的革新毋庸置疑,若希望深入了解世界傳媒的運作方向,只閱讀網聞或自學剪片等新媒體技術並不足夠,一個國際新聞碩士或許能在職業生涯上大派用場。傳理學院的熱門課程「國際新聞文學碩士」,廣泛涵蓋財經新聞、廣播電視新聞、國際衝突報道、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新聞法、新聞攝影及網絡電子新聞工作坊等,由具備世界各地媒體經驗的資深新聞工作者,以及新聞系全職教授親自任教,旨在培育傳媒關鍵新一代。學生須從國際新聞和財經新聞兩個專業方向之中選其一,這對於相關事業晉升,實在百利而無一害。

 

 

傳理專修方面,學院的皇牌課程「傳理學文學碩士」向來廣受報讀者、學生及大企業歡迎。科目內容覆蓋組織傳播、公關多媒體寫作、廣告管理、社交網絡運用,以及消費者透析等,部分選修科接受申請持續進修基金。值得一提的是,學院設備跟配套同樣頂級,包括最先進的影像器材及攝影棚等。學生亦可獲得部分補貼,到各大機構參加短期校外培訓。前景方面,除了留港發展,畢業生遍布全中國,大多於知名機構從事公關管理、廣告或企業傳訊,並在業界取得一定成就;更有優秀畢業生於美國攻讀大眾傳播學博士,修畢學位後心繫母校重返學院任教,培育師弟師妹。

 

 

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 港傳播現新發展空間

大數據時代正式來臨,新聞系研究助理教授張昕之對香港整個媒體面貌抱持正面評價。「現時報章、影視以及社交媒體在本港受眾的普及率很高,而傳媒機構對數碼技術的採納,以至其商業模式的探尋,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有見及此,浸大傳理學院與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即將合辦「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融合數碼傳播技術及計算機科學於一身,以跨學科課程架構,緊貼市場潮流。任教人工智能課程的新聞系一級講師胡辟礫提到,「香港人口密度高,互聯網散播速度遠比中國內地快很多,網上資訊如遊戲直播,所觸及的用家層面非常普及。不過,香港傳媒行業普遍對於嘗試新事物與新科技的心態,仍略顯保守。」他坦言,香港應善用自身基礎設施的比較優勢。

 

 

傳理學院貴為本港高等學府,看準時機面向業界宏觀環境,把已經開辦的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科目,擴展至本地首個相關跨學科碩士專修。此課程銳意為傳播界培育出新進的「T型人才」,使畢業生集合最廣博又具深度的知識面,在數碼新天地發光發熱。

 

 

網媒盛行 複合型傳媒管理人需求增

數碼媒體大熱,當然並非任何人拿起智能手機,或習慣上網留意新聞,便足以充當職業網媒。欲於大中華及全球信息匯集的社會突圍而出,還須先受訓為複合型傳媒管理人。張少威稱,「坊間林林總總網絡機構,跟各大報館營運模式不相伯仲,處理新聞的方法卻有明顯分別,單單在標題、照片選材及其運用上,已經風格迴異。

 

 

年輕一代有意入行當網媒機構的主管或經理,得按照網絡新聞體制的營運特點重點學習,方可成為專業數碼傳播工作者,即懂得精巧地結合傳媒及經營的人才。」為應對此等需求,由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跟商學院合辦的「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可算是提高個人晉升機會的一大選擇。課程範疇除傳媒管理外,還針對環球營銷企業、財務管理,及策略管理與商業政策等,使學生在駕馭新傳媒技術之餘,同時涉獵公共行政及商管領域。

 

 

從日韓劇到陸劇 影視變局求才若渴

回顧八、九十年代日劇稱霸東亞地區,千禧年過後韓劇大行其道十數載,到近年陸劇突襲,大中華地區人才需求急增,內地影視界向本港招攬很多新舊影視工作者。學院曾邀得不少大師級人馬演講,如名導爾冬陞、杜琪峯以及電影《一代宗師》的製片等,跟學生大談電影製作,從融資、預算控制、行銷、市場推廣到幕前幕後種種花絮,分享了難能可貴的經典案例。傳理學院所開辦的「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正正滿足香港及內地市場對影視新媒體製片管理人才的莫大渴求,孕育出擅長多方走位的影視營運管理人才。課程修讀模式為全日制,學生一年便能取得碩士學位。

 

 

若有志全面投身於影視藝術或數碼媒體製作行業,不得不提電影學院開辦的「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學位」(MFA)。經精挑細選的碩士生將會在三年間,接受最專業的媒體製作培訓,包括故事創作、影評、美學,及數碼媒體探索等;亦可選修一系列實踐學科,如喜劇理論、紀錄片或劇情片製作。學生於最後一年的畢業作品,可選擇劇本寫作、電影電視製作,或數碼媒體製作,朝着目標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獨當一面的影視人。

 

 

考察歐美傳媒總部 一綫傳媒人大授經驗

談及交流,張少威提及學院每年多次舉辦國際考察團,乃學生不容錯過的機會。「考察團多年來到訪過的海外地方多不勝數,例如法新社、巴黎政治大學、《紐約時報》、BBC(英國廣播公司)、俄羅斯、柏林、東京、台灣,甚至印度等地的傳媒機構總部,還有J School(大學新聞學院)、博物館及各大藝術學院,使傳理學院的學生眼界大開,親身認識到國際間,在不同政治制度下,所產生的傳播管理方法。」

 

 

另外,師資亦是學科本身的重點,傳理學院碩士課程的老師,在學術領域以外均具備國際實戰經驗。「有兼任講師現職《紐約時報》,亦有老師曾任鳳凰衛視等廣大傳媒機構的高層。」除了學科理論,一綫傳媒閱歷倍使學生獲益良多。

 

 

迎接碩士挑戰 行內行外不分上下

不少人或會認為傳理學院碩士課程傾向取錄行內人士,其實有意報讀者只要符合大學學歷資格,提供兩封推薦信,一篇清晰的英文個人陳述或短文,註明相關研究方向、工作及興趣範疇即可,面試也非必須。根據過往的收生經驗,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從剛畢業的年輕人到事業有成的中年人都有,學院對報讀者的工作或本科背景並無任何限制。然而,鑑於學院的碩士課程對學生的寫作程度有一定要求,成功入讀者需具備不俗的語文和語言能力,更重要是懂得精確提問。事實上,傳媒行業對工作者體力的要求從來不低,若在職人士能應付平日晚上7時至10時上課,學院皆鼓勵重返校園進修,同時擴闊有助職場發展的社交圈子,踏上傳理青雲路。

 

 

課程小檔案

院校: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課程:國際新聞文學碩士(兼讀及全日制)

網址:http://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ijs.html

查詢:3411 2545

電郵:[email protected]

 

課程:傳理學文學碩士(兼讀及全日制)

網址:http://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comm.html

查詢:3411 7367

電郵:[email protected]

 

課程: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兼讀及全日制)

網址:http://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mgt.html

查詢:3411 8158

電郵:[email protected]

 

課程: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一年全日制)

網址:http://comd.hkbu.edu.hk/masters/zh-hant/maftnm.html

查詢:3411 8002

電郵:[email protected]

 

課程: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

(預計2019 / 20年度正式開辦)

 

課程: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學位課程(三年全日制)

網址:http://af.hkbu.edu.hk/tc/mfa-introduction

查詢:3411 7479

電郵:[email protected]

Posted on 25 Jan 2019.
(左起)人工智能課程新聞系一級講師胡辟礫、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兼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主任張少威、新聞系研究助理教授張昕之。
(左起)人工智能課程新聞系一級講師胡辟礫、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兼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主任張少威、新聞系研究助理教授張昕之。
課程銳意為傳播界培育出新進的「T型人才」,集合最廣博又具深度的知識面,在數碼新天地發光發熱。
課程銳意為傳播界培育出新進的「T型人才」,集合最廣博又具深度的知識面,在數碼新天地發光發熱。
學院每年多次舉辦國際考察團,使學生親身認識到國際間,在不同政治制度下所產生的傳播管理方法。
學院每年多次舉辦國際考察團,使學生親身認識到國際間,在不同政治制度下所產生的傳播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