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學年,教育局在中小學推出以兩校一組形式、聘請常額校本言語治療師的「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惟首階段中,逾四分一學校未能成功招聘,言語治療師供求僧多粥少的情景不再。業界表示,駐校治療師待遇未見明顯優勢、晉升機會窄、加上須處理與專業無關的行政工作,或是令職位闕如成因。一師難求,所以中小學不僅在聘任程序上耗更多心機,亦善用治療師在校優勢,為普通學生應試補底拔尖,惟服務計畫推行之初,言語治療師和老師在校協調,仍有「磨合關」要過。
以往普通公營中小學並未設有常額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當學校需要治療服務,便需利用教育局津貼,外購校本言語治療服務。但在上個學年起,教育局在中小學階段式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普遍以兩校一組的形式,共同聘請常額職位。根據局方推算,相關服務全面推行後,需要約四百二十位校本言語治療師。去年,局方則在二百二十三所中小學中,開設了一百一十八個職位。
仍有29空缺 外購服務代替
惟去年11月立法會數字顯示,現時仍有五十八所學校、共二十九個言語治療師職位空缺未能填補,佔上學年參與計畫總數逾四分一。未能聘請言語治療師的學校,則需沿用現有津貼,繼續外購支援服務。言語治療以往普遍有需求大、空缺少的現象,今次學界招聘現明顯空缺,業界解讀與晉升機會、待遇、工作性質等有關。
理大言語治療碩士課程主任梁文德指,言語治療師以往在非政府機構、安老院等,有機會晉升至高級言語治療師,但在現時共同聘請的情況下,言語治療師在學校難言有晉升階梯,「因為學校指明聘請一個位,已經為職能設限。」
即使常額言語治療師的薪酬調升較為穩定,但為中小學擔任外購治療服務多年的言語治療師陳先生則指,私營機構的待遇普遍而言比教育局職位略勝一籌。現正擔任駐校校本言語治療師的Wing(化名)亦聞悉,當局按言語治療師年資計算薪酬時,會先計算其學校服務的資歷,職位變相對年資深、但並非服務學校範疇的言語治療師而言吸引力欠奉。
輔助升中面試或口試訓練
陳先生續稱,駐校言語治療師須要處理更多行政工作,更有些與專業無關,例如舉辦活動、參與陸運會等,對於一心想處理個案的言語治療師而言,駐校職位未必具有明顯吸引力,「在普通中小學,個案種類『差極都有個譜』,而且主流資源亦未必會集中到言語治療。」他又稱,相比之下,擔任外購服務言語治療師可以不用「困死」在兩所學校服務,彈性較大。
在兩校一組的情況下,言語治療師需要一腳踢。梁文德認為,這可能令部分年資淺的言語治療師卻步,「他們可能想有前輩支援,但一時主理兩所學校或會有點吃不消。」
在以上情況下,有參與計畫的中小學雖成功聘請言語治療師,但亦直呼一師難求。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去年與同區佛教中學結盟聘請言語治療師,並擔任統籌學校。該校校長、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吳永雄稱,招聘程序在去年五至六月已經展開,比起以往招標外購治療服務,招聘駐校言語治療師更為費神,「以往外購服務只須招聘專注小學或中學服務的言語治療師即可,現在卻要找對中小學服務都有興趣的人。」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則跨區與同一辦學團體的中學結盟,聘請治療師。該校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陳明姬也指出,聘請同期社會各界「搶人」情況嚴重,所以即使學校開初希望聘用經驗較豐富者,亦未必容易成事,「始終言語治療師以往駐校、而且專做中學是很少。」她指出,兩校共同聘請時,須協調治療師全學年的駐校日程,避免在指定比例下,分配不勻的情況。
所以兩校均稱,在增設常額校本言語治療師後,除了個別個案外,更會善用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輔導。吳永雄稱,以往有限的外購服務中,主要要求言語治療師為學童的發音咬字「補底」,但隨着資源增加,會安排言語治療師輔助學校學生升中面試、以及公開試口試的訓練。陳明姬亦指出,學校會善用言語治療師優勢,為普通學生指導小組討論的中英文發音及懶音問題。
治療安排需與老師磨合
除了擴充職能以外,增設駐校言語治療師職位,對學校及治療師而言,均是新挑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稱,教育界對校長如何考核評估駐校言語治療師,一向未有明確清晰指引,相信未來需要時間摸索。而且他亦稱,在普通中小學現時設有「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的情況下,言語治療師與主任的分工協調須要更仔細界定。
駐校校本言語治療師Wing則指,現時駐校言語治療師須要為學生安排單對單治療時,和老師偶爾亦有「對着幹」的情況。她指有部分老師在不太了解的情況下,不希望因個別治療影響整體課堂進度,會要求治療師不要將學生「抽堂」處理個案,變相拖慢治療進度。她認為在服務推行之初,治療師與老師之間仍有磨合關要過。
衍生培訓及支援新需求
有業界認為,教育局開設「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衍生培訓及支援新需求。
理大言語治療碩士課程主任梁文德稱,現時對言語治療師的有關培訓及相關研究中,可謂「兩頭大中間小」,以往普遍較為注重學前兒童及長者的咬字,針對高小及中學的言語治療研究,則多見於本科以後的持續學習。他認為,隨着服務逐階段開展,在學科加入相應培訓內容是大勢所趨。
梁文德又指,近期開始接獲學校及校長查詢,如何有效評估駐校言語治療師的工作表現。他預計,這個支援需求將陸續浮面,「校長以往以評估老師表現為主,如今有言語治療師加入,如何為他們釐定及評估發展方向,則會是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