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經歷不愉快,而大部分的不愉快都跟關係有關。當中可能大部分都跟朋友有關。
美國Colby-Sawyer College的Maurissa Abecassis教授指出,75%的人在青年期都有過敵人。而另一位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訪問了一群大學生,問他們生命中最不快樂的事,9%回答是與父母有關,但37%卻是和朋友或同輩的傷害有關。測試一段友誼是否有傷害,可以問幾個問題:
1.是否覺得朋友完全不顧你的感受?
2.是否覺得你被朋友的責備、批評或惡意的玩笑打擊?
3.是否覺得朋友經常有意無意間貶低或任意批評你的個人、想法或所做的事? 4.是否覺得朋友經常挑剔你的錯誤、瘡疤或缺點?
5.是否覺得朋友對你的問題或疑慮缺乏興趣或同情心?
6.是否覺得朋友刻意令你跟其他朋友或家人疏遠?
以上種種都反映在關係上的不同傷害:被出賣、被利用、被拒絕、被批評、被嘲笑 …… 而心靈受創的結果是愛心和自尊被踐踏。不錯,友誼極可能是一種「冒險」,因為容易傷害。不過,如果是只迴避交友,變成社交焦慮,只是斬腳趾避沙蟲。不如作一點自我檢視:先想想,你自己是否一個容易受傷的人?或者過分敏感和玻璃心?你對自己的個人外在和內在是否一直缺乏信心,誠惶誠恐?另一方面,要培養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
你不喜歡或害怕他人,可能有兩種原因:
1.你對他人的害怕或不滿可以是一種「投射」和「放大」,內心其實是對另一些人(如家人)的不滿;
2.你對他人的害怕或不滿,只因為他人身上出現你自己也有,但不能接受的特質;或者你妒忌對方有,而你沒有的特質。
朋友,可以是家庭以外的避風港(Extra-familial safe haven),也可能是由個人或家人擴張出去的一種投射。不要太快去反擊或迴避友誼關係,反而先培養自我意識,之後盡量尋找真誠對話機會,了解真相,免生誤會。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