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嫻溫婉地道出,過去兩年一直小心翼翼地做足防疫措施,減少社交活動,非必要也足不出戶。怎料上星期家居維修,在戴着口罩情況下,竟然被維修工人傳染了新冠病毒。之後更傳給了讀初中的女兒,令她更加內疚。
「疫情至今,估計有很多人曾經被感染,有甚麼原因令你如此內疚不安?」我嘗試探索她內心的困擾。「我一直嚴格執行所有防疫措施,從未鬆懈,使我身心極度疲累。眼見丈夫和我們兩家人一直輕鬆對待,四出聯誼,最後竟然只有我一個人『中招』!」秀嫻欲哭無淚。
「原來是最努力的你反而失守,難怪感到如此不憤。除此之外,還有甚麼因素令你不安?」我繼續梳理她的困惑。「我老公一直在內地工作,這兩、三年都很少回港。雖然他與家人沒有刻意防疫,卻沒有被感染。我聽到他在長途電話中,跟女兒說『最衰是媽媽傳染了肺炎給你,令你不能上學!』聽罷我覺得很委屈,更憂慮他和家人責怪我沒有好好帶孩子,他會否……女兒的學業本身已經差,因為中招而缺課又會否影響學業?總之最沒用的就是我。」秀嫻又再次跌進「災難性」思想漩渦。
「你一直全心全意照顧好家人,期望能得到老公欣賞,怎料出現這外在因素,影響事情發展;再加上老公的批評,令你更感委屈。」聽罷,秀嫻的眼淚終於像泉水一樣湧出來。「女兒也一樣不諒解你嗎?」「最初她也模仿爸爸的說話。後來她開始在家自修,還戲言慶幸已經完成了學校的課堂測驗,家居隔離反而讓她不用參加那些『無聊而為了充斥時間』的課外活動,可以專心學習。」「難得你女兒在這負面事件上有正面的想法。」她點頭同意。
「秀嫻,你在此事件上又有甚麼得着?」「我留意到女兒在逆境中學習到尋找好處,提升心理彈性面對壓力。這樣累積抗壓能力,對她日後在面對學業、社交、種種生活挑戰也會有幫助。」隨着生活經驗累積,秀嫻慢慢學會了人生總有意想不到的挑戰。有時與其自怨自艾,倒不如從中吸取經驗,學習新的思想架構和處事方法。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秀嫻過去兩年一直小心翼翼地做足防疫措施,怎料上星期家居維修,在戴着口罩情況下,竟然被維修工人傳染了新冠病毒。](/JM2image/JM2images_old/magazine/ARTICLE_202212021118503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