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兒出身小康之家,溫柔善良,從小培養出正義感,看見老弱被欺負,總會挺身而出。在這價值觀驅使下,雖然讀書成績一般,也盡力完成了非學位課程並進入了社福機構工作,主力服務精神復康人士。
工作上,她盡心盡力,雖欠缺創意,但憑日積月累的經驗也能維持穩定服務。雖沒有專業執照,老早已到了頂點頂薪,沒有甚麼升職轉職加薪機會,但婉兒一直堅持「我為人人」的信念,也能輕鬆愉快平淡地生活。到了最近,單位來了新上司。這個上司積極進取,期望服務大躍進。從此,她的同事使盡渾身解數迎合他的要求。婉兒雖然盡忠職守,但感到自己不是上司那杯茶,總認為得不到他認可。在工作氣氛轉變的壓力下,她開始自我懷疑,對同事、上司變得異常敏感。由溫柔嫺熟變成語帶相關,到處風言醋語。
婉兒自知到了臨界點,哭喪着臉,崩潰地道出「究竟我為甚麼要在這裏工作?」「上司只看到對外宣傳的效果,我們這些後援就全是廢物!」「宣傳工作對服務起了甚麼作用?」
她娓娓道出:「宣傳工作擴大了市民接觸面,讓更多人認識服務性質和成效,使我們獲得更多政府部門支持,這樣就可以持續發展,令更多有需要人士受益。」「嘩,宣傳工作的成功,你的工作量是否大增?」她點頭,「是呀。多了很多。最近可以接觸到區內一直隱蔽的人士。同事的宣傳攻勢令更多人了解我們。同時亦提升了公眾的關注,令他們多關心、鼓勵和推動身邊人來接受服務,宣揚精神健康友善環境。」
「婉兒,你留意到自己擔當了穩守服務質素的重任嗎?」她突然被驚醒地抬頭:「我沒有想過!上司之前問我是否因工作量增加而產生很大壓力,當時我憤怒地回應,『你有否看到我同其他同事一樣努力地工作?但我不是你喜歡的類型。』難怪他錯愕地回應,『你跟我的不一樣,就是可以補足我的不足。』」
你曾否嘗試過跟婉兒一樣,糾纏於負面想法和情緒,忽略了人生的初衷?請謹記,每當發現自己跌入了情緒陷阱,不要遲疑,應立即找信任的人傾訴一下。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