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因壓力爆煲向筆者求助。「Bobo,當身心已經『脫窗』,潛意識只好以『戰』或『逃』備戰狀態、或『關閉』、『凍結』狀態來回應壓力。慢慢地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resilence)僵化,即使只面對中性事件,也會變得異常敏感,作出『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易怒』、『以藉口請假、辭職來逃離工作』。」
Bobo感到被理解,眼淚終於脫眶而出。筆者補充:「不用擔心,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到自己的。」
一般人每天會閃過六千多個念頭。若不想過份地刺激情緒,可以嘗試以下方法。第一,要提升身體的覺察能力。身體姿勢、脊椎伸展狀態、肌肉鬆緊程度、呼吸節奏、聲綫與臉部表情的變化都是壓力的提示。每當覺察到自己「脫窗」,可以利用「解凍3-3-3」以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觀察環境的三件物件中的三個特點來回歸當下。例如,你可以留心觀察手上的咖啡,顏色是咖啡色、摸起來暖暖的、喝起來有着獨特的香氣。另一個方法是「平安9-9-9」。找舒適位置坐下,吸氣同時讓腳尖向上,維持三秒。之後,閉氣一秒,感受小腿肌肉繃緊的感覺。然後緩緩吐氣五秒,把腳掌踏回到地面,放鬆小腿肌肉。重複多次,直至情緒穩定下來。在這時候,我們要把握機會加強穩定和安全的感受。先舒適地坐直在椅子上,一隻手貼在胸口,一隻手貼在腹部,輕輕吸氣三秒,再緩緩地吐氣三秒。要將注意力回歸到自己的中心,提醒自己現在很安全。這個「回歸中心的自我擁抱」對於即時安穩情緒是非常有效。除了以上情緒舒緩的急救方法,我們還要建立一個「身心資源表」。在日常生活,收集不同安撫身心的資源,如視覺資源(工作地點或家居附近的景色、心愛的擺飾、喜歡的人或事物的照片)、嗅覺資源(喜愛的精油、乳液或香薰)、聽覺資源(舒緩身心的歌曲、樂器聲)、味覺(喜歡的食物)、觸覺資源(柔順的毛公仔、抱枕)、運動資源(走路、跑步、跳舞、球類)、人際資源(可交心的親朋好友)。這些身心資源就如同儲蓄一樣,每當身心「脫窗」,就用來好好安慰自己。
時常運用以上練習,加強了解狀態、靠近感受,就可以更快覺察到情緒波動。另外,亦可以此作為身體調節來平衡自己,這樣就能更有彈性地面對挑戰和壓力。」
參考資料:https://nhuwebfile.nhu.edu.tw/UploadedFiles/2022/4/9f8117f6-31ea-445e-9362-60ff0ebc94bc.pdf。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