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精神健康定義是甚麼?有些人重視正向心理的美善層面,有些人則定義為沒有任何精神健康問題。那麼,又有哪些原因會導致精神健康問題?
家族遺傳、成長過程、教育、家庭、婚姻、人際關係、工作壓力、個人性格、社會環境因素 …… 不論是甚麼定義和原因,你和我一樣,在人生不同階段,也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狀況。精神健康其實是一個持續而會產生變化的過程。
在職場上,遇上精神狀況發生變化的同事,甚至因為病發而對個人或團體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時,部分人士會根據自己片面的資料而下判斷。這些言論,在極端情況下,有時會造成二次傷害,甚至牽連到其他新「受害者」。
曾接觸過一個抑鬱症病人因同時面對家庭,工作和社交壓力而再次病發,最後在不能承受的壓力下,選擇自我了結。事件引起了同事朋友們的情緒波動,後來亦牽涉到一連串對當時人的上司、同事的謾罵,甚至「以偏概全」地批判這些同事和公司都是殺人兇手。再之後就是一連串對此公司,甚至整個行業的負面評價。朋輩,甚至不認識死者、不知就裏的網絡花生友亦以各種不同手段,務求把事件公審。此事件令我有感而發,衷心想再一次提醒大家提升對精神健康的知識和關注。
精神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一樣,令患者在不同層面的能力下降,對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造成障礙。可惜,因精神疾病在某些情況產生的負面影響,尤以在工作間的日常事務和人際關係,並不易被別人察覺和理解。再加上我們只能對別人有片面的了解,又或是夾雜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忌諱,以致患者的行為很容易被逃避、曲解或負面評價。
世衞組織專家認為,如果保持現今社會趨勢,估計去到2030年,抑鬱症將會成為最大的致殘誘因;再加上近年香港社會環境的急速變化,大家持續地面對各種不同壓力,對精神健康產生很大的負擔。若發現自己被情緒困擾,事不宜遲,請盡快尋求適時適切的解決方法。若自己未能解決,坊間有很多不同的情緒支援服務可提供協助。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