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醫療專業人手緊絀,培訓相關人才需時,政府於2018年《施政報告》擬增加醫療培訓學額,在教資會三年期內,將每年合共增加超過一百五十個政府資助的醫療學士學位學額至約一千九百三十個。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病趨勢等因素,社會對輔助醫療的需求將會繼續上升,有業界人士指,未來兩年的人才需求依然強勁。今期《JobMarket》專訪物理及職業治療、視光學、放射診斷服務及醫務化驗等業界代表,了解本港輔助醫療的就業情況、人手需求及走向「專業自主」發展的挑戰。
2030年料欠近千物理治療師
政府於2017年發布《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估算在2030年,本港將欠缺九百多名物理治療師,是十三個法定註冊醫療專業中,人手最短缺的領域。註冊物理治療師林偉雄表示,現時全港只有理工大學及東華學院開辦物理治療的學士學位,每年分別提供一百五十個及五十個名額;公開大學則於下學年開辦四十個學額的相關課程。「政府增資助學額,私立院校又相繼開辦培訓課程,長遠有助改善因人口老化而產生的人手荒。」
現時開設物理治療中心的林偉雄表示,本港現時有二千多名物理治療師,公私營比例約為七比三。他續指,物理治療師會透過儀器或運動治療,及針炙等物理方法,幫助患者進行復康。「在醫管局可接觸任何類型個案,私營市場則集中如肌腱骨骼、扭傷及辦公室痛症等項目。」
他坦言,畢業生在醫院工作的職級,會先從二級物理治療師開始,起薪點約三萬元,累積一定經驗後可晉升至一級物理治療師,按情況可升至資深物理治療師及部門主管。「私營機構待遇視乎實際經濟環境及求診人數而定,但一般較公營機構好。」他認為,物理治療師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及樂觀積極的性格,「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
公院輪候時間長 私營服務需求增
多個醫療職位都出現短缺,政府估算於2030年,本港將欠缺近二百名職業治療師。恩樂健康生活體驗館經理、註冊職業治療師羅先生闡明物理與職業治療師的分別,「物理治療協助病人恢復身體功能;職業治療則透過改裝家居空間,教導患者使用新方法完成技能,並協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的獨立性及職能。」
現時全港約有二千多名職業治療師,羅先生預計,社會對職業治療師的需求有增無減。「香港人均壽命愈來愈長,未來將會有三分一人口是長者;政府提倡『居家安老』政策,不少長者冀望在家安老,增加上門職業治療服務的需求。」另外,現時不少家長的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加上只生一個小孩,如他們發現子女有專注力或肌肉協調等問題,也會及早尋求職業治療師的診斷及治療。
他不諱言政府醫院輪候時間長,近年市面上私營職業治療中心的數量逐漸增多,「收費上或會比政府醫院昂貴,但近來不少保險計畫都有包括職業治療,具經濟能力的病人或轉至私營市場尋求服務。」
目前只有理工大學及東華學院開辦職業治療師培訓課程,他指大部分畢業生都會選擇到醫管局工作,「初入職為二級職業治療師,起薪近三萬元,按能力及際遇等可升至一級職業治療師。」他寄語欲成為職業治療師的學生,應擁有接納不同思維的能力,以及做事細心,才可以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視光學成理大最高薪學科
視光師的職責絕不只是驗度數及配眼鏡,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詹振邦表示,視光師可進行眼科檢查,如為患者診斷白內障等眼科疾病,「但不能夠處方治療性藥物及進行手術治療。」
他續指,所有在港執業的視光師均須註冊,按不同經驗及資歷分為四級,其中第一部分註冊的視光師須持有大學或大專程度的視光學學位,「目前理工大學是本港唯一開設相關學士課程的大學,其餘人士則可根據年資及通過考試,註冊為第二至第四部分視光師。」現時本港有一千零七十八名視光師持有第一部分註冊,他們可提供全面眼科視光檢查,使用視光師管理委員會批准的藥物進行眼睛檢查等。
詹振邦指,約九成從業員投身私營市場,包括視光中心、眼鏡店、私家醫院眼科部、鏡片或隱形眼鏡公司等,剩餘一成在政府或醫管局工作。「理大眼科視光學畢業生成為去年該校最高薪酬的學科,月薪達三萬五千至三萬八千元。」
擴業務聘人才 供額外進修資金
現時本港有一千五百名放射診斷師及四百名放射治療師,每年約有一百多名畢業生投身業內。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行政總裁唐嘉其表示,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加上每年約有一千至二千宗癌症新增個案,「未來兩年對人才的需求依然強勁。」他表示,業界每年對人才的需求均有所調整。「隨着私營中心擴充業務及新醫院的落成,業界對人才需求隨之提高;當來港進行身體檢查的自由行旅客減少,需求便相對回復平穩。」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主要提供多元化的醫療檢測服務,包括篩查、影像診斷及介入診斷服務,該中心影像部主管黃家駒續指,放射診斷師及放射治療師的工作不一樣,「前者主要負責提供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CT)、超聲波檢查(ultrasound)、磁力共振掃描(MRI)等診斷服務,並撰寫診斷報告供專科醫生或治療師計畫治療方案;後者則負責造模、按診斷報告擬定治療方案、操作電療機器等。」
唐嘉其稱,該中心現時各有八名放射診斷師及放射治療師,為加強服務質素,期望能招聘多兩至三名放射診斷師,「我們計畫擴充中心業務,初步估計屆時會聘請多五至十名放射治療師。」黃家駒指,一般診斷師需要有三至五年的工作經驗,才能熟悉各種檢查工序,該中心以師徒制方式為員工提供內部培訓,「由資歷較深的員工帶領年輕員工工作,並分享處理個案的心得。」該中心會為臨牀同事提供額外進修資金,並與理工大學洽商為放射學學生提供在職培訓。
多元靈活在職培訓
涵蓋一千五百多個服務點,包括一百二十所自設醫療中心的卓健醫療服務有限公司,其診斷及造影/化驗室營運助理總監毛偉豪表示,現時約有近三十名放射診斷師,於旗下港九新界十八間醫學診斷中心及綜合醫療中心服務。「放射診斷師須具備如病理學等相關知識,確保對身體各部位有充分認識及了解;剛畢業的放射診斷師首兩年會被安排先為病人進行各種X光檢查,獲得足夠工作時數以取得一級放射診斷師的資格。」
為確保該公司的服務質素,毛偉豪指該公司設有「一對一導師計畫」的多元及靈活在職培訓。「由資深放射診斷師按年資較淺的發展所需、興趣及進度,適時提供相關培訓,讓他們學習掌握操作進階的放射儀器及技術,亦會作出適當的評估及適時安排培訓機會。」
他樂見政府投放資源增加培訓專業人才學額,近年本港對放射診斷及造影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畢業生在公立醫院及私營市場均有發展空間。「公立醫院的工作較具挑戰性,適合希望能接觸不同病例的應屆畢業生;私營市場一般不需輪班,故較吸引有經驗、有家庭或進修需要的放射診斷師。」他強調,愈來愈多私家醫院或診所提供放射及診斷服務,相關人才需求因而上升,相信增加醫療培訓學額能幫助應付未來上升的需求。
化驗所持續招聘化驗師
以專業檢驗技術、先進醫療儀器,為客人提供精準醫療病理服務是醫務化驗師的工作。香港(CH)病理檢驗中心化驗室經理侯元琪指,現時本港約有三千八百六十二名持牌一級、二級及三級醫務化驗師,主要分布在公營機構及私人中心、大學化驗室及進行研究工作等範疇。「醫務化驗師主要負責化驗檢測及撰寫測試報告,亦要處理抽血、和認證有關的文書工作。」
她坦言,東華學院及城市大學未有開辦相關課程時,業內人手極為短缺,「當時的公營機構招聘六十至一百名人才,加上每年退休潮令業內流失更多人才。」她表示,隨着新醫院落成,不同院校紛紛開辦相關課程,令人手需求有差不多一百個的增長。「以2019年為例,有一百五十五名從業員離開,卻有二百五十名新血投入。」理工大學及東華學院的畢業生可根據《輔助醫療業條例》第12(1)(a)條註冊;在海外或本地修讀相關學科如生物化學的畢業生,可根據《輔助醫療業條例》第12(1)(b)條註冊申請成為註冊醫務化驗師。
侯元琪稱該中心現時有二十四名化驗師,其中十名為一級化驗師,亦會持續招聘相關人才。「中心亦安排一些在學、沒有相關經驗的本科畢業生或準備應考資格試的同事,擔任實驗室助理並進行訓練,熟習中心的工序及日常輔助性工作。」該中心亦會為員工提供內部培訓,包括操作化驗機器、確保機器的運作及保養,並將外部質量檢查程序作個案檢討等。
與政府進行商討 爭取免轉介制度
有業界人士指,希望輔助醫療能達到專業自主。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協會會長詹振邦強調,本港視光學的發展水平在亞洲擁有較好的優勢,惟視光師一直被定為「輔助醫療」性質,「與醫護及牙醫不同,視光師沒有獨立監管機構,公營機構並不接納視光師的轉介信。」他指,業界多年一直跟政府討論,但礙於涉及修改法例等多項因素不了了之。
註冊物理治療師林偉雄則表示,現時全球有三十多個公營系統、逾八十個國家或地區私人執業已實施物理治療服務免轉介制度,「除緊急情況外,本港物理治療師須經醫生轉介才可進行診斷或治療。若本港物理治療能免轉介,可令病人盡快獲得治療機會。」他強調,本港大學的物理治療學位課程,培訓學生有足夠診斷病人的能力,並理解物理治療師的界限,故期望本港可實行免轉介制度。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行政總裁唐嘉其坦言,業界正為「專業自主」發展進行商討。「我們期望政府能多與業界溝通,了解如何在公營及私人市場上分配人力資源。」卓健醫療服務有限公司診斷及造影/化驗室營運助理總監毛偉豪則指,放射診斷師與放射科專科醫生各司其職,業界在專業自主原則下,可完善自我監管能力。「透過訂立明確的醫療標準,加上鼓勵持續進修,有助行業發展,長遠而言亦能保障病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