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5年起,本港有十六所非政府機構為幼兒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今年《施政報告》提及,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畫恒常化,服務名額由約三千個增至五千個,並於翌年10月增至七千個。服務名額擴大,對幼兒工作員及治療師等人手需求隨之增加。今期《JobMarket》與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下稱SEN)的組織、為幼兒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機構及院校訪談,了解幼兒工作員、治療師的發展前景、人手需求,以及相關的培訓。
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本年初公布《學前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過渡至學齡階段的服務需要》的質性研究調查報告指,直至2016年底,約七千人使用學前康復服務,其中有四千四百四十五名新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均超過一年,保守估計學前SEN兒童超過一萬九千一百六十六人。
今年《施政報告》決定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畫的服務名額,逐步增至七千個。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復康服務主任黎狄慈指,該計畫主要為確診自閉、發展遲緩、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等輕度SEN學童提供訓練及服務。她認為,計畫服務名額增加,有助紓緩現時正在輪候服務的學童人數,「他們屬第一層學習支援對象,人數比例佔最多。」她坦言,學校可調整課程設計,或提供專門的訓練予輕度SEN學童。
前綫需求大增 起薪高達萬九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畫恒常化,對前綫服務的特殊幼兒工作員的需求必定大增。香港小童群益會「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隊一)中心主任鄭惠君(Joel)稱,一個特殊幼兒工作員普遍會服務約三十名SEN學童;一名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大概會服務一百名SEN學童。
Joel指,特殊幼兒工作員主要到機構轄下的幼稚園,為學前班至幼稚園高班的SEN學童進行個別訓練,或會透過社交及情緒小組,訓練他們認知、學習自理、管理情緒及社交等範疇。以「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隊一)為例,主要聘用具有教導SEN學生經驗的特殊幼兒工作員,「他們一天可能會走訪兩所不同的幼稚園,因應學童需要,準備相應的教材及訓練。」
Joel表示,現時中心的工作員人手充足,惟計畫擴大後中心需聘請的人手尚未落實,「政府只公布服務名額增加,當中很多細節尚未確定,如中心來年需服務多少學童仍然未知,但預料行內或出現『搶人』情況。」她指,所有特殊幼兒工作員及治療師的薪酬,也是根據社會福利署(下稱社署)非政府機構一般職位之薪級表計算,而特殊幼兒工作員的薪酬為一萬九千零三十元;具經驗者可晉升為高級特殊幼兒工作員,薪酬達三萬四千九百三十元。
仁濟學前服務隊 增聘六名工作員
已確診的SEN兒童數量愈趨增加,特殊幼兒工作員的挑戰也同步提高。同為SEN幼兒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及綜合訓練的「仁濟醫院學前支援服務隊」,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服務協調主任(復康學前服務)林文蘭表示,特殊幼兒工作員須服務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童及其家長,「工作員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應變及獨立工作能力;亦須持續進修,如積極參與業界舉辦的研討會和課程,將新思維或教學技巧帶進服務中。」
林文蘭指,去年仁濟醫院圓玄學院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為共一百四十四名SEN幼兒提供服務。服務隊共有四名特殊幼兒工作員,均為已註冊並持有認可特殊教育證書及相關工作經驗。她續指,中心於今年10月獲社署批准增加服務名額,由以往的一百名增至二百名,「本服務隊亦由原先試驗計畫的四名工作員,增至十名,即未來仍需增聘六名特殊幼兒工作員。」
服務供不應求 評估到治療長達兩年
社會對SEN學童的需要關注提高,惟社會對相關學童的支援明顯不足。靈實言語治療隊營運經理麥姑娘指,SEN學童的評估輪候時間長,「一般評估輪候約半年到九個月,真正接受到治療往往需要兩年。」她假設幼兒於三歲開始輪候,到五歲時才可接受治療,但計畫服務對象主要為二至六歲的學童,即有學童只能接受一年治療。
麥姑娘表示,其服務隊為將軍澳、秀茂坪、觀塘等區內「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畫」的SEN學童,提供言語治療與諮詢等服務,「服務隊現時聘有三名全職及一名兼職言語治療師,為二十八所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共二百八十八名有需要學童提供服務。」言語治療主任起薪點達三萬一千多元,頂薪高達七萬元。
她指,機構亦設有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為零至六歲有發展障礙,如自閉症、讀寫障礙、社交障礙等,以及近年人數有上升趨勢的焦慮症幼兒及家庭,提供綜合性服務,如體能及社交等訓練。此計畫聘用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兼職物理治療師各一名,以及數名特殊幼兒工作員。
公營輪候時間長 私人機構填補需求
SEN學童輪候非政府機構的服務,往往需要頗長的時間,家長或會考慮到私人機構進行評估及訓練。小橡果兒童發中心高級特殊幼兒導師潘惠玲(Pauline)指,中心設有跨專業團隊,包括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音樂治療師及資深特殊幼兒導師,為SEN學童提供專業評估及訓練。
Pauline從事特殊幼兒教育工作逾二十年,曾於非政府組織工作。她表示,私人機構處理或轉介個案的程序較有彈性,「如治療師發現幼兒有另一種發展問題,可馬上轉介予其他團隊成員;而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需要較多行政程序,因此轉介時間會較長。」
她坦言服務計畫恒常化,也不影響私人機構提供的服務,「私人機構可為一些輪候評估已久的家庭服務;中心團隊成員的工作經驗達十年或以上,以吸引重視服務質素的家長。」她相信,隨着社會對特殊幼兒服務的需要愈趨重視,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的需求會更大。Pauline指,中心會參照社署的薪級表而定,二級職業治療師薪酬達二萬八千多元,晉升至高級職業治療師的頂薪點高達八萬多元。
一年制在職訓練文憑 鞏固教學技巧
近年,本港不少院校因應特殊幼兒需要開辦課程,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的一年制在職特殊幼兒工作訓練文憑,針對所有在職且擁有幼兒教育證書C(ECE)資歷的幼兒教師或工作員而設。該課程高級講師阮佩珊博士(Paulina)指,學生從四個學科、合共二百一十小時的課堂,鞏固他們對特殊幼兒教育的認識,「從『照顧特殊需要兒童』一科中,學習識別SEN幼兒的類別、特徵和需要,以及簡單的教學方法;學生亦可了解設計課程或訓練背後的理念及模式。」課程設計工作坊讓學生深化設計課程的技巧及內容,在工作上實踐課程所學,以評估課程的成效。
Paulina形容,課程可謂「度身訂造」,「特殊幼兒工作員工作時不難發現疑似SEN學童個案,學生接受培訓後,會更懂得應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幼兒,並協助家長處理。」她坦言,特殊幼兒工作員沒有劃一的晉升階段,「這要視乎個人的工作發展,我深信擁有前綫經驗的工作員,又願意持續進修,他們可由助理,晉升成規劃及設計課程的工作員或老師,甚至成為主管,再訓練其他工作員。」
自資院校開課程 紓職業治療師短缺
自資院校近年亦開設職業治療師課程,據政府去年6月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推算於2030年本港欠缺一百八十六名職業治療師。東華學院自2013年開辦職業治療學(榮譽)理學士課程,以迎合社會對職業治療師的需求。
東華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及職業治療學(榮譽)理學士課程主任曾君蘭博士表示,本港職業治療師近年的工作範圍擴展至長者服務中心、到校服務、社區外展等,以提供復康服務,這帶動了職業治療師的需求持續增長。以該課程為例,2018年近四千人爭奪五十個學額,選修生物或綜合科學的學生獲優先考慮;而2017年畢業生的整體平均月薪達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三元。
她續指,職業治療師主要協助患有發展障礙及傷殘人士,投入正常生活。「職業治療師會觀察學童行為,並進行評估,以查找學習困難的原因,以專注力不足的學童為例,可能是感官能力較弱,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訓練及治療。」治療師會針對學童弱點,設計活動及組織任務,令他們的能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