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魁梧的阿強,哭喪着臉,緩緩地道出:「我真係好辛苦,好想有人幫我!」
突如其來的嚴重痛症,令阿強手足無措,只好依照醫生囑咐,定時做物理治療,幸好反應尚可,身體一直在好轉。可惜,有一天晚上,睡夢中突然被四肢疼痛驚醒,之後病情便急速惡化,身體反覆無常令他非常無助。除了擔心會影響紀律部隊的工作,負面思想開始伸延到不同面向,包括工作升遷限制、年幼子女養育經費、家庭經濟支柱角色,甚至連太太對他的支持也變成內疚的泉源,媽媽的關愛更被轉化成焦慮情緒的催化劑。最後,在極度負面情緒困擾下,阿強被引發了焦慮症。
當人遇到過大壓力時,大家所謂的「鑽牛角尖」就是把自己慣常的思想架構集中在負面方向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擔心、緊張、恐懼等情緒再推波助瀾,令思想「災難化」,像山洪暴發般否定自己、懷疑別人、恐懼將來,更甚者還會引起其他情緒疾病。年近四十的阿強本身性格開朗,在紀部隊中是同袍尊敬的「小大佬」。早已成家立室,有太太、家人支持,本來生活平穩快樂,這次突發的嚴重痛症充斥着各種不確定性,亦挑戰了他一直最有自信的體適能力,令他「深思熟慮」的特質,反而演變成「災難化」的憂慮。
一般令患者感到最孤單、絕望、害怕的鬱結是沒有人能夠分膽自己的擔憂,所以同行者亦不需要因為擔心提及負面詞語,如「死亡」、「無收入」等而引起觸景生情。只要他們願意,同行者不妨勇敢聆聽,適時拍拍肩膊和點點頭。若然感到患者願意繼續分享,就任由他舒發,待適合時才協助梳理發生的處境,如對工作的影響、照顧孩子的安排等;試試水溫,若對方願意繼續探討,就可以再深入談論。請謹記「聆聽」的魔力往往遠遠勝於「問題解決」的方法。
阿強在經過一輪聆瘉後,一面流着男兒淚,一面說:「我會過得到架!多謝你明白我。」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