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路:情緒健康 建立優質工作間
一個情緒健康的人,能理解自身的能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當個人的理想和現實有衝突,也能自我調適,達至平衡。即使你暫時沒有上述的修為,亦需要朝這方向走,因為情緒健康猶如一件防火衣,可以抵禦無形的壓力之火。
快活生活總得經過提煉的過程,何不視不如意事為反省的機會,明白任何不稱心的事似乎與獨特的環境、自身的性格,以及對壓力的反應皆有關連。今次特邀了資深的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本關愛精神,希望能為大家在尋求健康自在的人生路上,帶來一些啟發。
平衡生活.勿被工作控制
我們有許多不同的角色需要扮演,萬千件事需要兼顧,不作平衡的話,生活就只會像被手指用力壓的橡皮球,無休止的受壓,終有一日有爆破的下場。
失控中的控制
「我是一個悲觀的人。」青山醫院精神科醫生曾繁光說。「人生在世,你的父母、你的成長環境……是無法選擇的。」絕對相信宿命論的曾繁光深信「條命生成」,但他鼓勵把握控制權,爭取改變機會,就算這些在生命的主體內,只屬於很微細的調整。
向來喜歡以自己的步伐來行自己的路,曾繁光為了提高大眾對精神病的認識,他選擇以文字創作,改變被媒體扭曲了的精神病形象,增加公共精神健康教育。「當我知道有些事可以、應該,甚至是想做的時候,便會好好把握,雖然『做』的成效未必會馬上出現,起碼能為後起之秀帶來借鏡作用。」曾繁光通過親身經歷作出了示範。
壓力下的平衡
都市生活注重生產力,生活節奏很快,活在其中,人總有被追趕的感覺,但作為精神支柱的人際關係、生活質素等層面卻變得淡薄和退於次要。曾繁光指出,倘若人長期處於受壓狀態,不僅情緒不穩,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降低,後果可大可小。
根據世界各地流行病的數字顯示,精神病在各地的發病率都很相似,曾繁光解釋:「一個人面對壓力的能力可通過生命管理來調整,這意味平衡生活的重要,別因為工作而放棄其他的生活。」他建議每天放工後,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輕鬆一下,運動也可,與子女玩也好,總之可以讓身心放鬆,便是消除壓力的良方。
避免慣性思維
靈活的人,生活靈活,即使處於高位,也能從善如流。可是,人許多時都會被慣性思維所束縛,像「應當如此」、「點會做到」這樣給自己劃框框,在破壞多於建設的假設之下,令情緒擔起無形的枷鎖。
曾繁光直言,慣性思維大多受個人性格所影響,因為人對世界的理解,或多或少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有時,懂得與內在的自我作點對話是需要的,例如,對於一件未落實的事,愈是說自己不可能,那就已經「打定輸數」,這與「自我催眠」無大分別。
負面也有抗體
可以選擇的話,沒有誰會在體內積聚負面情緒,惜曾繁光表示,思想樂觀或是悲觀都是先天所賜的,可以改變的彈性有限。把負面思維轉化為正向想法,可以嗎?「正面與負面之間,不該帶有批判,或好與壞的成分,因為不同類型的人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曾繁光準確地點出「有彈性就可適應」的道理。
當然,終日愁眉苦臉或常常埋怨,是十分不理智的生活方式,所以紓壓的根本在於下定決心要走一條堅持正面假設的路。正如,曾有負資產經驗的曾繁光,坦言只用一晚時間以作財務決定,接下來的便順其自然好了。依照這種心態,難怪工作上經常聆聽不少負面故事的曾繁光,也能「百毒不侵」。
別讓員工Burn Out!
「Burn Out」是曾繁光用來形容因不能勝負工作壓力,感到倦怠的狀態。一般情況是,僱主缺乏關懷員工的動機,全盤加重員工的工作量,而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援,令員工在情緒上感到心灰意冷,失卻對工作的一團火。
「無論你身處甚麼崗位,都需要在工作上獲取滿足感、成就感,甚至是對所想的創見有擁有權。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會不安於『當我透明』的工作環境,因為別人的衡量是他們肯定自己的基石。」曾繁光強調,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不宜過分壯大自己的能力,無助時,便要求助了。
釐清概念.幹出工作意義
工作環境的變化,當然不能事事稱心如意,其實,就算外在的支援貧乏,也要了解怎樣才可發揮自己的小宇宙,因為怎樣看自己才是最重要。
整全的健康觀
何為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倡議的「整全健康」,就是針對個人健康而定,內裏包含三個範疇,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交,一個人倘若能在這三方面均處於良好狀態,才達到真正的健康指標。
香港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吳蔚珊補充,「整全」這字眼是英文字「Holistic」的解釋,在心理學層面,健康心理可以從關係、日常活動和靈性上三方面來理解。舉例說,甚麼是「我」?我有父母、有家庭、有朋友,從關係上,建立了愛和身分,我能夠工作,抱有信念,並確立了生存價值,對個人注滿希望的,便擁有健康的心理。
同理心促和諧
在香港紅十字會舉辦「社區心理支援隊.心理急救證書課程」擔當導師的吳蔚珊不諱言,心理學其實是一門科學,如何將科學理論應用在生活中,實在需要把知識進行轉化,否則一些正確的心理知識,就只停留在知的層面,缺乏實踐機會,不能造福人群。
「轉化的關鍵是培育同理心,能夠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情緒,明白及體會身邊人的處境及感受,並適切地回應其所需。」依循吳蔚珊的意思,同理心可讓人看到事物不只有一面,脫離自我中心和個人偏執,自然可促進人際之間的和諧關係。
客觀感受當下
同理心的掌握技巧,先要把自我的概念放下,跟才可以代入。由此,同理心不僅能有效地引領我們分析別人的處境和感受,還能真實地反思自己。「人總會有情緒,有時我也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會受別人影響,發脾氣的次數多了,憤世嫉俗多了,這時,便會反問自己是否被一些情感上的包袱所影響。」
吳蔚珊這種察覺個人情緒狀況的習慣,對培育個人正面能量很有幫助,原因是在細心聆聽別人的故事時,我們大多會嘗試為對方尋求希望的曙光,並相信凡事存有點點正面的可能。一味說「想開點便可」、「不要想得太多便可」其實一點作用也沒有,重要的倒是以當下的目標為出發點,然後便全力做好當下的事情。
沒有唯一標準
情緒可以影響我們的思想內容及邏輯,而思想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表現及生理反應。梁蔚珊引用了「十大常見不合理思想」簡述了在失卻理性的基礎下,思想和行為容易會出錯。
「每個人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也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當中有其彈性的空間。要義是通過反省,務求在不合理思想中,重拾自己,減低不必要的情緒困擾。」吳蔚珊認為生活上沒有一種鐵定的,必須的模式,並深明對待不同性格的人都應該包容,一個悲觀的人不代表是不健康,只是他有一套自己看事物的方法,其想法在不影響旁人就可以了。
混合責任之源
工作壓力也許日日新,與上司或同事的相處、對未來前路,甚至對個人競爭力的擔憂等,同是困擾上班族的事項。其實,任何事都是環環相扣,一切問題未必全是個人引起,將責任全盤放在自己身上,抑或將責任推卸在別人身上,要待他人轉變自己才開心,別人不去改,自己就感到無助與失落,兩者看來也不是明智之舉。
十大常見不合理思想
1. 非黑即白 (All or None Thinking)
所有事情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完全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
例子: 上司不讚同我提出的建議,這代表我的辦事能力不及他人。
2. 大禍臨頭 (Catastrophizing)
一旦有任何特別情況出現,立即想到最壤的。
例子: 這個銷售報告突然要提早交貨,我一定不夠時間完成。
3. 墨守成規 (Shoulds and Musts)
心中具有一個固定的預設藍圖,當自己或別人稍有偏離預設藍圖時,便感到不安或憤怒。
例子: 我這麼克盡本分來完成這項工作,但不獲上司賞識,以後的工作就馬虎了事就是了。
4. 去菁存蕪 (Filtering)
只看到 「危機」,看不到 「機會」。
例子: 上司特意委任我接管新任務,其實是他有意加重我的工作量,令我不勝應付,迫我引退告辭。
5. 以偏概全 (Overgeneralization)
在沒有任何事實根據下,把一件事的結果無限推論至其他近似的事情上。
例子: 我的員工對公司沒有歸屬感,他們的生產力低,是他們令公司業績下降的。
6. 疑心生暗鬼 (Mind-Reading)
在沒有任何事實根據時,以過分負面的方向推敲別人的想法。
例子: 公司計畫縮減資源,看來將會裁員了,我也要準備後路了。
7. 未卜先知 (Fortune Telling)
以過分負面的方向推敲將來還未發生的事。
例子: 經濟市道未見有起色,加上失業率長期高企,作為打工仔的我,將來一定「無啖好食」。
8. 感情用事 (Emotional Reasoning)
誤以為因某事或某人令自己產生負面的感覺,便認定它或他是壞的。
例子: 新任上司的外貌和我那脾氣差的前度男友很相似,看來很難與他相處了。
9. 咎由自取 (Personalizing)
把一切的問題都歸咎於自己身上。
例子: 公司上個月的業績不理想,原因是我碰巧在那段時間放了年假。
10. 怨天尤人 (Blaming)
和咎由自取剛好相反,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別人身上或上天的不公平對待。
例子: 公司的工作氣氛愈來愈差,一定與沒幹勁的上司和不長進的同事有關。
推介活動
身心靈健康講座系列
合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及香港佛教醫院
查詢:2241 5080 或 2498 1638
地點:香港佛教醫院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題目一:活在當下,安樂自在——靜觀減壓法
講者:馬淑華博士(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日期:10月27日
題目二:無懼死亡—— 一切從二人三「囑」開始
講者:陳麗雲(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
日期:11月24日
題目三: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講者:李焯芬(香港大學副校長)
日期:12月15日
精神健康急救課程
主辦:香港心理衛生會
內容:認識精神問題及精神突發事故的徵兆,包括:焦慮症、抑鬱症和思覺失調等,另教授精神健康急救的處理原則。
日期:9月22日及29日(全日)或
9月24日至10月22日(逢星期一晚上)
時間:上午9時半至下午5時(全日)/
下午6時半至9時半(晚上)
收費:港幣$350
查詢:2340 6031
處理抑鬱情緒講座
合辦:香港教師中心活動小組及精神健康學院
內容:1)抑鬱情緒的來源、2)怎分辨情緒低落與抑鬱症、3)處理與預防的知識技巧、4)抑鬱與輕生
日期:10月13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12時半
地點:九龍塘沙福道19號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
講者:曾繁光醫生
查詢:3698 3698
截止報名日期:10月5日
後記:深入深處
假如有一日,你(或身邊的人)遇上突如其來的危急事故,情緒顯得不安。你會怎麼辦?說一句「隨遇而安」就可以嗎?不被理會的問題永遠都是問題。偌大的動作未必最合用,聆聽已經是紓緩「有心事」的人的有效途徑。可知道,精神領域是人最私密、最難觸及,卻是對行為影響最深遠的地方,擁有正確的情緒健康知識,對人的敏感度加深了,處世亦有利。
撰文:嚴瓊音
Posted on 22 Sep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