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的尖子,變身成為創業者;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箇中過程偶有順風之便,亦難免時遭逆風的打擊。四位充滿熱誠的年輕人,努力創出個人事業之餘,亦期望藉此造福社會。這幾位初創夥伴,來自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不同學系,包括整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機械及自動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的歷屆研究生或畢業生。集醫療和工程技術的專才,他們於2015年成立香港精組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精組),並有中大骨科秦嶺教授和工程學系的廖維新教授擔任顧問。所以,該公司的英文名稱ACCUKIT,亦蘊含中大(CU)之意。
精組聯合創辦人及首席執行官、同時亦正在中大攻讀博士課程的鄒力表示:「公司目標是要成為一間生物醫學科技企業,專注研發和推出嶄新的健康與康復技術及智能產品,以服務人群,並倡導健康生活及提升社會效率。」公司的辦公室位於香港科學園,現時除了四位全職合夥人和兩位教授級顧問,亦有三位兼職的中大學生作支援。
同樣畢業於中大的朱琪森,當年是鄒力任職助教時的學生;兩人認識多年,亦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才能。其後朱琪森加入精組團隊,成為公司的合夥人及產品研發工程師。他說:「我不甘心囿於象牙塔內繼續學術研究,或是選擇一份按部就班的穩定工作。創業過程雖然充滿挑戰,面對不少不確定因素,但卻有機會實踐團隊願景,把意念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成為市場產品;工作範疇更為全面,可擴闊思維和視野,從而獲得最大的滿足感。」為此,他們會通宵達旦投入工作;辦公室備有牀褥被單,可見他們經常以公司為家。
鄒力亦指出,由大學研發走向市場主導的商業社會並不容易,猶如摸着石頭過河,是一段令人戰戰兢兢的旅程。精組目前除了有中大在科研上的支援,更得到香港科學園創業培育計畫的扶持。他指出:「這個計畫為我們提供有租金補貼的辦公室、實驗設備及其他共享設施,此外亦有業務發展和法律顧問等各方面的諮詢,也會提供與潛在投資者的配對機會,有助初創公司的茁壯成長。」
新研發產品 贏在起跑綫
精組最近準備推出首個產品-便攜式激光理療儀,並剛於第四十六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取得「醫藥-外科-整形外科──傷健用品」組別金獎。此發明展為全球著名的創新科技展覽,吸引來自逾四十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單位,展出超過一千款創新產品。由此可見,鄒力及其團隊的努力已為世界肯定。
便攜式激光理療儀由精組聯同中大醫學院共同研發,技術經過中大醫學院的認證和授權。精組正準備投產,並於下半年推出市場,首階段主要集中於各大護老院。鄒力解釋:「此激光理療儀主要結合按摩、弱激光和熱力,以緩解肌肉疼痛,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亞健康疾病,節約醫護成本。比現有市面上的同類型產品更小型輕巧,攜帶方便。這個理療儀不但可為長者紓緩關節痛楚,亦適合一般人在運動後享受按摩之樂。」
朱琪森表示,公司在4月時曾於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的一個長者地區中心,進行了一次社區活動,讓一眾長者率先試用這款激光理療儀,反應超乎預期,不少人也追問何時可買到這個產品。他還記得,有一位婆婆在試用數分鐘後,便激動地握着他的手,感謝他們的發明能為她帶來莫大的幫助。「那一刻我也感到十分感動。能應用所學科技,為有需要人士改善生活,真正實踐服務社會的理念。」
創業秘笈
創業路 不易行
在香港,創業之途絕不平坦。以精組為例,雖然幾位合夥人各具醫療和工程的專業知識,並有中大和香港科學園的支援,但仍在資金籌募、公司內部對項目發展的不同意見,以至建立商業夥伴關係等方面,面對不同挑戰。
鄒力表示:「香港擁有開放而自由的市場,法制健全,競爭環境公平,加上人才質素及公共資源完善,均是有利營商的因素。然而,本地資金鏈比較謹慎,人力成本高,亦欠缺足夠的創業氛圍。此外,對比前海和中關村等新發展地區,香港政府所提供的配套扶持,也是有待提升。」他續稱,團隊對公司發展前景亦感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