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中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同一貿易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公司生意平穩,只有十多名員工,她預計可以穩定地做至退休,但穩定工作背後就是沒有任何晉升機會。同事大多年資超過二十年,大家一直禮貌地維持和平關係,但也沒有更親密的交集。
Vivian沒精打采地說:「我就是一個多餘的人。」我問:「你從幾時開始有這些想法?每當這些想法出現時,你有甚麼感覺?」她熱淚盈眶:「我覺得好傷心,個個都覺得我沒用,不論在屋企或公司都沒有存在感,我就是一個多餘的人。」
人比人比死人
「最近發生了甚麼事令你感到如此傷心難過?」她忍着淚,「最近表妹移民,會申請一家人過去,媽媽又如以往怪責我當年不努力讀書,不如表妹是專業人士,可以輕鬆自由地選擇前路,更有能力全面照顧家人。」
「媽媽想去移民嗎?」我引導她擴闊思想空間。「她不想去。只是喜歡與姨媽比較,每次覺得被比下去,就會遷怒於我。」她默默地流淚。「雖然你明白媽媽『被比下去時』就會把負面情緒遷怒於你,但你依然很重視她的評價?」我引導她覺察自己內心的期望。「媽媽是我唯一的親人,相依為命。爸爸在我年幼時過身,她把所有期望都放在我身上。可惜我不聰明,也不上進,只想生活安穩,平時公餘可多花時間陪伴媽媽。早年原本有一個更有前途的轉職機會,但當時媽媽大病,我只可以選擇留在現在的公司,因為老闆包容我不斷請假,更多發了三個月薪金給我應急,對老闆的恩惠我銘記於心。」
「媽媽對你的誤解,可有感到委屈?」她慢慢地平靜下來,「沒有的,其實我知道她不是怪責我。她以前喜歡用激將法,嘗試以『揶揄』激勵我發奮。到了近年,她身體情況每況愈下,開始擔心單身的我以後會孤獨生活,從此就開始怪責自己破壞我的正常生活,再之後愈來愈傾向與他人比較,愈比較就愈負面,是惡性循環。」
情緒火藥庫
其實Vivian與媽媽互相了解、愛護對方,只是在負面情緒影響下,愈發擴大了負面思想。「Vivian,我很欣賞當你冷靜下來後,可以清晰地理解媽媽說話和行為背後的期望。」我再以理論解釋:「博域治療(Bowen Family System Therapy)提醒我們,若你與媽媽過度糾纏,自我區分程度低(Low Self Differentiation)──即思想和情緒分開處理能力低,你們之間就很容易產生強烈牽制。隨着日積月累的互動,各自的每一個想法、行為和情緒就會過度激發對方的情緒。」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