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歲的Amy,在四十歲時因頸椎問題和無法承受工作壓力,決定辭去薪金豐厚的專業中層職位,成為全職家庭主婦。此後的十多年間,她一直沒有再工作。直到後來,她因丈夫出軌而離婚,再加上其他家庭和成長背景的因素,她罹患了抑鬱症。
經過一年多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的治療,Amy逐漸走出情緒的低谷,但她仍然對自己的評價很低,總是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幾年前,由於一些機緣巧合,她有機會重新擔任過去的專業工作,並逐漸從半職合約轉為全職合約。即使已經超過退休年齡,公司仍然邀請她續約,讓她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認可。
於是,她非常珍惜這次的工作機會,她亦度過了幾年充實而快樂的工作生涯。然而,Amy最近突然表示不會接受公司的續約邀請,並且氣憤地抱怨說:「我根本不想簽新約!」我試圖探索她對現有工作態度產生一百八十度轉變的原因。在交談中,她一開始提到了A、B、C同事對她的挑釁,他們經過她座位時「用刺眼的眼神看她」、「故意用大量白色塑膠袋包裝食物」等等。
後來,她才逐漸提及近年來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她的工作性質不斷變化:由於同事們無法確定職業發展的趨勢和穩定性,他們之間不自覺地產生了競爭心態;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令工作量大增,Amy和同事們都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當她開始坦率地表達自己的工作狀況處於極度壓力時,我再次與她一起探索同事們對她的不同行為。她慢慢地覺察到,原來她記憶中經常針對她的前家婆,正是那位經常「用刺眼的眼神」和「大量白色塑膠袋包裝食物」的人。在壓力下,她無意識地將對不同人的感受連結了在一起。在此惡性循環下,她就對每位同事的一言一行變得更加多疑敏感。
我想藉這事件提醒大家,在聆聽別人困擾時,請盡力給予耐性和空間,讓對方在足夠的信心基礎下,探索自己真正的需要。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需要的並不是甚麼具體的解決辦法,他們需要的是一雙不帶批判、有耐性、令他們感到安全的耳朵。對於Amy來說,這種理解和支持有助她重新評估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和價值觀。同時,這個故事還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經歷,這些經歷可能會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困難和挑戰保持同理心,並以尊重和體諒的態度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