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們都覺得我好衰格、好無聊。」雯雯沒精打采地道出她的委屈。她突然又聲嘶力竭地大叫:「我男朋友是故意的!他故意激嬲我、挑釁我!他應該理解每到周末我都需要『大休息』,卻突然搞驚喜來接我放工,之後更加提議到海邊影相浪漫一番!」
雯雯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他有否考慮到我有躁鬱症?我理解他因為不能提供豐厚的物質生活而感到內疚,所以想藉着安排驚喜活動當作補償。但他應該知道,我的真正需要是充足休息,而並非任何驚喜安排!」「其實你知道這些都是男朋友為了氹你開心而作出的行動,可惜它們並不是你真正的需要和期望。他對你『愛』的行動反而令你反感。」雯雯的冤屈終於被理解。她哽咽:「我多次跟他解釋,工作上,我本身已經承受了很大壓力;再加上,我的疾病令我很難控制『如野馬』般的情緒,有時更因此而作出『失控』的行為。我亦已經告訴他最近一段時間,因為被焦慮情緒影響,我曾經向同事和上司發了多次小牢騷。 如果再沒有充足休息以作舒緩,我就更加沒有能力去處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何故他總是不明白?」「今次真是『驚喜』變『驚嚇』了。」
雯雯的委屈、傷心和無助未能被別人理解,加上躁鬱的病徵驅使下,再三向家人、男朋友,甚至同事表現出憤怒的行為。自責和內疚的情緒又再加重了她的無助感,惡性循環。壓力指數更進一步提升。如果不清楚躁鬱症的徵狀,可能只會簡單地批判雯雯就是一個被寵壞的「港女」和一個「被虐狂」男朋友的故事,不值一顧。眼見雯雯如此對待「安排驚喜」的男朋友,加上她平日對同事和上司又會發「小牢騷」,同事們難免會開始懷疑雯雯的性格,甚至影響日後對她的評價。在人際互動上,我們很難接觸到當時人故事的不同面向。有些時候,往往會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和想法「安排」給自己喜愛的人,但卻換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回應。有些時候,我們又會不經意地被片面的行為和片段而對他人作出批判性的評價。大家也未必有留意到,我們內心都會被自己的規範和價值觀自動導航,去理解和處理身邊所面對的人和發生的事。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