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24職場琪遇記 Linda是香港典型的事業型女性,性急進、果斷、處事有幹勁,崇尚效率,有超人的解難能力,在過去二十年一直能夠有效平衡工作和生活。兩年前,她和丈夫以及夫家親人搬到異地,打算開啟人生的下半場 ……
到了異地後,她從先前的歷練中累積下來的價值觀、判斷力和處事方法、人際互動等,都被徹底顛覆!從繁瑣的入境手續、銀行戶口申請,到簡單的郵寄包裹、看病等事務都變得陌生且充滿阻力。原本以為在心理上已經做好了期望管理,但現實情況往往相去甚遠。壓力在無形中積累,可能是不自覺的,也可能是被故意壓抑的,隨時等待爆發。
由於奶奶長期患病,雖然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但新藥物不在醫保範圍內,每天都需要支付高昂的藥費,增加了經濟負擔,百上加斤。後來,留在香港的年邁母親跌倒,不僅骨折,還被診斷出患有腦退化症。本來就性格暴躁的媽媽變本加厲,再加上妄念的影響,醫護人員和家人都束手無策。Linda只能在兩地飛來飛去,與家人分工尋找工人協助,並安排大家的照顧和私人時間。
至此,Linda發現自己失去了一直以來感到自豪的解決問題能力,並開始懷疑自己,感到委屈、慚愧、焦慮、厭倦和筋疲力盡。她在理性上懷疑自己是否患上情緒疾病,而感性上卻被情緒所淹沒,無法收拾。 在照顧奶奶和母親的同時,Linda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經濟、時間和體力的負擔。她需要照顧兩個身體虛弱和長期患病的長輩,同時還要處理複雜的醫療和財務問題。這種身心雙重負擔讓她感到疲憊不堪,無法找到休息和放鬆的時刻。
雖然,這是一般中年人照顧「四大長輩」的普遍情況,但由於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當時身處的環境和情況的差異,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可是,一直與Linda交往甚歡的親朋好友不單未有覺察她已處於情緒臨界點,甚至更有較偏激的言論,批評她應該擔任全職照顧者,留在香港照顧媽媽,不應該找工人代勞。(待續)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