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招年輕人北上港總部後勤渴才 迎接大灣區機遇港電子業升級轉型
招年輕人北上港總部後勤渴才 迎接大灣區機遇港電子業升級轉型

隨着香港經歷多次產業轉型,本港電子業把生產程序轉移到內地或東南亞,工廠的消失或會令人以為本港電子業逐漸式微。事實上,電子業一直是本港最大的產品出口創匯行業,佔本港總出口比例逾七成。業界表示,很多電子企業將在港總部轉為進行研發及設計、知識產權註冊和金融服務等後勤工作,但在聘請相關專才時遇到困難。有企業則透過政府的資助計畫,成功覓得具科研背景的碩士及博士畢業生,為公司進行研發工作。不少企業均看好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在當地設有業務,並派駐本港員工;亦有公司通過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招聘香港年輕人到當地工作。

 

提起香港工業,不少上一代人可能聯想起幾十年前「工廠妹」的畫面,但本港工業早已升級轉型,集中進行前期研發及後期服務的工作。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兼保力集團行政總裁莊子雄表示,以往「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代表着產品在香港生產,現在應被賦予更多為「香港製造(Made by Hong Kong)」。他解釋,過去四十年,香港工業的生產工序大多移至珠三角地區,而服務性行業佔本港本地生產總值(GDP)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服務性行業又可分為消費性及生產性,前者有Retail(零售)及食肆;後者有Marketing(市場營銷)、R&D(研發及設計)、Product Design(產品設計)、IP(知識產權)註冊。」

 

他續指,很多本港電子企業在香港的總部,已轉為從事前期工序,即是上述的生產性服務業,「除此之外,金融服務、物流及客戶服務都屬於這一類。」莊子雄認為,本港電子業界要持續升級轉型,如將更多本港大學研發產品商品化及擴大投資推廣等。

 

產品出口創匯佔比最大

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電子業是本港最大的產品出口創匯行業,佔香港2019年總出口百分之六十八點三。香港電子業商會會長、信佳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吳自豪表示,2020年本港電子業佔總出口比例增至百分之七十一點八,總值超過二萬八千億港元,「我估計實質數字會更大,因電子業除了製造外,亦有推銷等其他範疇。」他提到,現時本港電子企業的產品生產地及技術支援部門主要設在內地,香港則集中在設計研發、金融財務和市場推廣等層面。

 

吳自豪續指,本港現時有七千多家電子業公司,涉及業務包括電子零部件、電腦產品及電子設備等。他引用職業訓練局去年發布的人力調查數據,指本港有六萬三千多名電子業從業員。吳自豪稱,其公司為電子產品製造商,業務包括專業音響器材、智能個人護理產品、物聯網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亦有寵物智能電子產品,如電子狗帶及智能飲水機等。他指,公司現時在港員工約一百人,生產部門雖設在內地及東南亞,但科技研發部門都留在香港。他又稱,公司有透過政府的資助計畫,聘請具科研背景的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專門研發新產品,「而且公司在擴充業務時,都須聘請市場推廣及Digital Marketing(數碼營銷)的人才。」

 

社會觀念礙招新血

不過,本港電子業聘請研發人才時,普遍存在請人難的問題。莊子雄坦言,其公司聘請人才時遇到不少困難,「公司在招募AI工程師時,一直苦無合適人選,即使我們在科學園及大學招聘網登廣告,幾個星期後都依然請不到人。」他感歎:「香港家長經常以為從事醫生、律師、老師等才是理想職業,其實本港生產性服務業在2019年佔GDP約百分之四十二,所以從事工業一樣有前景,尤其是修讀STEM學科的學生。」

 

他指,自己不時與本地大學溝通,讓他們開設更多相關課程,以培育行內需要的人才,「長遠則希望改變坊間對工程行業的固有想法,從而吸引更多人入行。」

 

莊子雄表示,該公司在內地設有生產廠房,本港總部集中產業鏈的上游工序,包括R&D、Product Design、IP註冊及服務。「公司產品涵蓋太陽能儲存裝置等的環保能源系統,以及汽車電子及醫療電子裝置等。」能源系統的客戶主要來自歐美地區,因他們的電力系統歷史悠久,相對脆弱,而本港電力供應非常穩定,較少需要有關系統。「不過公司有與本地平安鐘合作推出智能手表,可定位佩戴產品的長者身處位置。」

 

未受疫情影響 生意額增兩三成

另一家香港電子產品生產商信利國際有限公司,其銷售總監張榮祥(Murphy)表示,公司主力生產LCD、OLED及ON等螢幕,供各大品牌的手機、汽車等產品使用。「我們為客戶由零件生產至組裝成螢幕,但當中功能由客戶自行調校。」他亦表示,香港總部主要負責後勤服務、銷售及出口等;研發及設計則交由內地工廠的員工負責。「因R&D員工須經常與工廠溝通,所以會聘請當地人才。」但公司亦會派香港員工長駐當地,負責工廠管理、營運及行政。

 

疫情持續一年多,信利的生意並沒受影響。Murphy解釋,他們的客戶也是大企業,約六成來自內地、四成海外,雖然內地工廠早前因疫情一度停擺,但很快便回復正常;相反海外現時仍受疫情限制,「海外客戶見中國已大致回復正常,因此把定單交由中國工廠負責。」他亦指出,現時全球各地半導體短缺,企業為免影響未來生產量紛紛「坐貨」,因此他們的整體生意額逆市增加約兩三成。

 

受中港及全球封關影響,Murphy稱公司暫未計畫招聘更多人手。「封關令我們無法公幹,與客戶間的交流減少,暫不需要更多人手。」但他相信,一旦全球重新通關,人手需求便會增加。假如有意加入電子業,Murphy建議求職者先提升國際視野。「我們的客戶很多來自海外,因此對員工的語文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對電子及工業有認識亦有幫助。」問及學科要求,Murphy表示並不要求主修相關科目,反而較注重溝通能力。「理科、工業科當然有着數,但非必要。相反,我們很多時候要同客戶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再解釋給工廠,故溝通能力更加重要。」

 

對於電子業未來前景,Murphy表示,未來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必然上升,同時客戶亦追求產品質素大於數量,生產商將要發掘自家特色,以質量取勝,才有更多合作機會。

 

藉大灣區青年計畫吸人才

近期政府致力推動大灣區發展,本港電子業界早在當地設廠之外,部分公司亦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為本港年輕人提供在當地發展的機會。信佳國際吳自豪表示,該公司正透過計畫招聘具電子工程及市場推廣背景的年輕人,「香港發展與大灣區有很緊密的關係,大灣區擁有七千多萬人口,即使創業也是很好的機遇。」他指國家「十四五」規劃將香港定位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因此相信本港電子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保力集團莊士雄指,其公司亦有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他認為計畫為本港年輕人提供不少工作機會,「特別是創科相關職位就有數百多個空缺,我們會招募大學畢業生從事初級工作。」

 

大灣區人才技術資金俱備

信利國際在大灣區擁有數家工廠,早於2015年便推行自動化及機械化生產,張榮祥(Murphy)說:「因為我們生產的產品較高技術,人手未必能處理,所以早於港府推出工業4.0前,已轉用機械及自動化生產模式。」他補充,高峰期工廠員工達三萬名,現時已縮減至約一萬名,但生產量亦得以保持。Murphy指,大灣區對電子業來說是機遇,因為集齊電子業三大元素——人員、技術及資金,可提升產品生產效率,製造更精細的產品。

 

有電子公司不但在大灣區有工廠,更設有研發及設計部,致豐工業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代表表示,該公司大多數部門設在內地工廠附近,也會聘請當地人才如工程師及IT技術員等,香港則以後勤服務為主,如轉運、會計、入口等。「我們也會派香港的員工駐內地管理工廠及公司。經理級人員每星期約三至四日前往當地。」

 

致豐代表補充,疫情使生意受影響,船運價格也上升不少,零件亦出現短缺,「但我們也有定單,亦有『壓單』情況出現。」然而,致豐認為大灣區前景明朗,因地方大,人才多。

Posted on 30 Jul 2021.
電子業一直是本港最大的產品出口創匯行業,佔本港總出口比例逾七成。
電子業一直是本港最大的產品出口創匯行業,佔本港總出口比例逾七成。
本港工業早已升級轉型,集中進行前期研發及後期服務的工作。
本港工業早已升級轉型,集中進行前期研發及後期服務的工作。
部分本港電子業公司亦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為本港年輕人提供在當地發展的機會。
部分本港電子業公司亦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為本港年輕人提供在當地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