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金融科技界工程界「有工無人做」疫下海外人才大減 三大行業加薪挖角
金融科技界工程界「有工無人做」疫下海外人才大減 三大行業加薪挖角

本港失業率攀升,早前入境處拒批國泰外籍機組人員簽證,外界一度憂慮本港對海外人才需求大減,入境處最新數據亦顯示,各項人才計畫新申請數字大減最多三分二。不過,來自金融、科技及工程的業界,卻道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直言行內正面臨「有工無人做」的處境,縱然僱主曾嘗試全球招聘,惟疫情下不少人顧及醫療及入境限制等風險,願意接受聘書的外國人大減,才是人才計畫申請數字大減的主因。在聘請人手不足下,金融界出現疫下加薪挖角潮的怪現象,科技界則使出權宜計,容許海外人才暫時在原居地工作,待恢復通關後即辦理工作簽證。

 

疫情重創香港經濟,失業率今年一度攀升至百分之七點二,航空業更是重災區,早前國泰航空一批駐港外籍機艙服務員,不獲入境處續簽工作簽證,面臨離職處境。此外,從事公關的梁小姐亦聽聞,有國際學校的外籍教師,因工作簽證延長申請不獲批續簽。網上討論區亦流傳,有學校公告稱其校外籍教師被拒工作簽證,原因在於香港失業率處於歷史高位,而英文科不一定要由外籍教師任教。

 

申請入境專才人數大跌

根據入境處提供的最新數字,不難看到各項吸納非本地人來港就業的計畫,申請人數在去年開始大幅下跌。為海外專業人士而設的「一般就業政策」,申請數目由19年逾四萬五千宗,急跌至逾一萬七千宗,跌幅逾六成;「輸入內地人才計畫」亦由一九年逾一萬六千宗,跌至去年逾九千宗,跌幅達四成半,兩項計畫的申請數字在今年首五個月未見明顯改善。同期只有「科技人才入境計畫」增加五成六,由八十四人增至一百三十一人,但今年首5月則跌至二十九人。

 

憂慮疫情 全球招募應聘者少

就着簽證申請不獲批准佔同年整體新申請數字的比例,「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畫」在19年分別為百分之二點五及百分之二點二,兩者的數字由去年起倍增,今年首五月分別為至百分六點三及百分之四。執業律師蘇文傑認為,入境處會考慮相關工種是否難以在港聘請人手,如本港失業率攀升,將難以證明本地聘請員工存在難度。

 

不過,金融及科技業界均表示,一直積極尋求外地人才補充空缺,但疫情令招聘計畫舉步維艱。從事金融服務及資產管理多年的莫先生(化名)稱,過去一年金融業大部分生意未受疫情打擊,對人才仍有需求,惟疫情下內地專才未能中港兩邊走,加上他們認為內地疫情較受控,故選擇回內地工作,海外專才則擔心本港政治環境而離港,變相只能向本地人才招手,令業界更缺人手。他曾嘗試招聘海外及內地專才,惟對方擔心疫情下,來港後一至兩年未能回國,「我有澳洲同事差不多兩年沒有抱過自己兒子。」

 

業界向本地人才埋手,過程亦不容易,莫先生以負責處理保單申請的職位為例,其公司以約一成三的薪酬加幅,招聘一名有經驗的本地人入職,但對方三個月後即被人加薪「搶走」,後來他得知,該名員工因多次挖角,薪酬一年間增加兩萬元,「很多做金融的本地人驚疫情下轉工,在新公司做不長,寧願不跳槽。」金融業職缺短期內難以填補,他知悉有行內人唯有以加薪方式,讓一人頂替兩人的工作量。

 

讓海外僱員原地遙距工作

疫情下招聘海外科技人才來港,需為員工支付隔離費用,對本地科企而言風險成本甚高。香港創科發展協會主席陳迪源指出,外籍員工來港隔離要三星期,公司既要出糧,又要支付酒店租金,「問題是不知道新同事會做多久,有機會來港一兩個月就轉工。」超越顧問集團董事廖偉強知悉,有科技公司為求及早聘請心儀海外員工,着對方先留在原居地遙距工作,待全球疫情緩和,各地恢復通關後,始安排員工申請工作簽證。

 

向內地人才招手同樣困難,陳迪源坦言,內地科創發展蓬勃,深圳等城市的薪酬待遇不錯,「可支配收入不比香港差」,加上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推出,吸引不少本地年輕人選擇到內地,令本地業界更加求才若渴。他又認為,入境處的獲批申請或現數字滯後,預計21年海外專才的申請數字將進一步下降。

 

港倘恢復正增長 勞動人口不足

廖偉強指出,金融、資訊科技、建築及工程等行業即使在疫情下,亦有部分工種缺乏合適人才擔任,需要請求外援,預計當失業率持續下跌,企業將增加招聘海外人才,「香港的勞動人口經已見頂,未來將會掉頭下跌,一旦香港恢復正增長,勞動人口一定不夠。」

 

至於「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獲批數字由19年的過萬人,下跌三成三至七千多人,今年首五月則不足一千八百人。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社會運動及疫情下,部分學生為避疫返回內地屬無可厚非,他相信疫情後數字將重回昔日水平。有大學教授亦透露,受中美緊張關係影響,有原本打算負笈歐美的內地高材生選擇來港,反而令本港大學收生質素有所上升,港府須思考如何留住這批優秀人才。

 

培訓本地人才 難解燃眉之急

招聘海外及內地資訊科技專才現困難,有業界指,縱有本地人才培訓,但難解燃眉之急。

 

陳迪源指出,資訊科技業每年新增的空缺介乎六千至八千名,但相關科目的畢業生人數每年只有二千多人,所以人才短缺是持續問題,「最近每次見到業界,大家第一句都說請不到人。」他表示,政府近年雖有政策增加本地人才供應,但培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人才需時,故短期內仍需依靠海外或內地專才。

 

疫情加劇失業問題,逼使打工仔轉行。科培網絡會長李治緯指,不少人經培訓後轉行科技界,應徵初階職位,「我今早都有與應徵者見面,他們來自酒店、航空、零售等不同背景。」惟他指出,一些研發、技術職位的空缺情況未見改善,「始終還有班人移民走了。」

Posted on 27 Jul 2021.
科技業界人士指出,疫情下業內仍有大量職缺,須聘請海外人才補充人手。
科技業界人士指出,疫情下業內仍有大量職缺,須聘請海外人才補充人手。
不少海外人才顧及醫療與入境限制等風險,不願來港工作。
不少海外人才顧及醫療與入境限制等風險,不願來港工作。
陳迪源說,疫情下需為海外員工支付來港後隔離費用,成本甚高。
陳迪源說,疫情下需為海外員工支付來港後隔離費用,成本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