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琴不如授人以心 培育學生演繹人生樂章
「身邊很多朋友都退休了,可是我還想教下去。」六十後林曾澳英(Constance)是上一代典型的勤奮香港故事。她兒時住過木屋區,中五畢業後默默打工十多年,唯一嗜好是跳舞。三十歲時,她忽然怕將來老了,會跳不動,便學起豎琴來,試圖延續自己的音樂生命。兩年前,為了讓更多人能跳出着重技巧的框框,真正享受音樂,她又創辦豎琴雅樂,至今收生八十人。未來十年,她還計畫開辦音樂學校。
膝下學生八十人,原來Constance兒時與音樂無緣。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Constance住過木屋、石屋、華富邨,自言是窮的一代,「以前穿的都是親戚的二手衫,爸爸也早跟我們說,窮人不要想甚麼藝術。」Constance也沒有特別想藝術,只是因為自己是基督徒的關係,中學時會以跳舞傳福音。
跳舞傳福音 三十歲轉學豎琴
故事前半段發展相當正路,她中五畢業後,去了做平面、成衣設計的工作,同時在設計學校半工讀,後來因為工資低,轉任書店文職,其後又去到一家美資投資公司做秘書。她直言為了更好生活,不怕走進新環境和捱苦,「在投資公司工作時,我聽不明別人說的英語,便會錄下來,回家再聽一次,直到每句都明白為止。」
勞碌多年,Constance終於有了經濟基礎,還一直以跳舞傳福音的她,開始籌劃自己的音樂人生。跳舞講究體力,當時三十歲的她怕無法跳一輩子,決定投向兒時在電影見過,覺得動聽但始終無法學習的豎琴懷抱,其後更入讀浸會大學音樂系學士課程,主修豎琴,一讀三年,畢業時已經年屆三十四歲。她說:「學音樂是為了開心舒服,只要不要求自己成為世界冠軍,幾多歲學都無問題。」畢業後,她甚至放棄了過往的行業,轉教豎琴,「我好肯轉行,不怕從新開始。」在音樂界教了十多年後,她有了自己的教學心得,認為音樂與人生道理互有關係,故期望讓學生不止着重技巧,還要明白表演時,自己在表達甚麼,「有些人技巧不高,但彷彿融入了音樂當中,要學生將音樂昇華,就要讓他們明白更多人生的事。」
請老師重人品關心學生
教琴多年,她已有固定學生「班底」,計過數,覺得香港豎琴市場仍未完全被開發,於是兩年前,她決意聯同另外三位合夥人,擲下三百萬元,創立豎琴雅樂,提供賣琴、租琴、教琴一條龍服務。公司雖然一開始已經有二十多個學生,但Constance指收入仍遠比不上支出,故她在不同媒體落廣告,又舉辦多個慈善演出,增加公司的曝光機會,「第一年參加的演出已經有十多二十個。」此外,她還積極尋求能配合公司理念的良師,每次請人,都要看看老師除了有好技巧外,還會不會主動關心學生,人品好不好,「香港只有不足一百個豎琴老師,但我們請人時還要看看雙方是否合得來,結果每五個老師來見工,只得一個會留下來。」
公司首年已達到每月收支平衡,至今有微利,學生也增至八十個,Constance堅信憑口碑,公司已經深得家長和學生支持,未來十年還有意開辦音樂學校,期望能教更多學生,「工作從來無停過,但我不覺得辛苦,現在每次看到學生由怕醜到在台上閃亮演出,都覺得很開心。」
創業秘笈
規模有限 收生困難
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副系主任霍信昌稱,豎琴雅樂教學生人生道理,對社會有貢獻,不過在急功近利的社會?,家長一般都是要求琴行盡快教音樂技巧,若不能符合要求,隨時會轉投其他樂器班,「家長不會給老師那麼多時間做其他事。」豎琴雅樂開辦兩年,每月微賺,但霍信昌認為,公司要回本並不容易,「以後還要裝修、付雜費,如果不能吸引大量學生,生意也難做。」他坦言,現時豎琴雅樂要求老師質素高,願意教學生道理,即使能多開班也未必有足夠人手,往後也只能走小班教學路綫,「公司小規模經營尚能收支平衡,但要再多收學生會很難。」
膝下學生八十人,原來Constance兒時與音樂無緣。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Constance住過木屋、石屋、華富邨,自言是窮的一代,「以前穿的都是親戚的二手衫,爸爸也早跟我們說,窮人不要想甚麼藝術。」Constance也沒有特別想藝術,只是因為自己是基督徒的關係,中學時會以跳舞傳福音。
跳舞傳福音 三十歲轉學豎琴
故事前半段發展相當正路,她中五畢業後,去了做平面、成衣設計的工作,同時在設計學校半工讀,後來因為工資低,轉任書店文職,其後又去到一家美資投資公司做秘書。她直言為了更好生活,不怕走進新環境和捱苦,「在投資公司工作時,我聽不明別人說的英語,便會錄下來,回家再聽一次,直到每句都明白為止。」
勞碌多年,Constance終於有了經濟基礎,還一直以跳舞傳福音的她,開始籌劃自己的音樂人生。跳舞講究體力,當時三十歲的她怕無法跳一輩子,決定投向兒時在電影見過,覺得動聽但始終無法學習的豎琴懷抱,其後更入讀浸會大學音樂系學士課程,主修豎琴,一讀三年,畢業時已經年屆三十四歲。她說:「學音樂是為了開心舒服,只要不要求自己成為世界冠軍,幾多歲學都無問題。」畢業後,她甚至放棄了過往的行業,轉教豎琴,「我好肯轉行,不怕從新開始。」在音樂界教了十多年後,她有了自己的教學心得,認為音樂與人生道理互有關係,故期望讓學生不止着重技巧,還要明白表演時,自己在表達甚麼,「有些人技巧不高,但彷彿融入了音樂當中,要學生將音樂昇華,就要讓他們明白更多人生的事。」
請老師重人品關心學生
教琴多年,她已有固定學生「班底」,計過數,覺得香港豎琴市場仍未完全被開發,於是兩年前,她決意聯同另外三位合夥人,擲下三百萬元,創立豎琴雅樂,提供賣琴、租琴、教琴一條龍服務。公司雖然一開始已經有二十多個學生,但Constance指收入仍遠比不上支出,故她在不同媒體落廣告,又舉辦多個慈善演出,增加公司的曝光機會,「第一年參加的演出已經有十多二十個。」此外,她還積極尋求能配合公司理念的良師,每次請人,都要看看老師除了有好技巧外,還會不會主動關心學生,人品好不好,「香港只有不足一百個豎琴老師,但我們請人時還要看看雙方是否合得來,結果每五個老師來見工,只得一個會留下來。」
公司首年已達到每月收支平衡,至今有微利,學生也增至八十個,Constance堅信憑口碑,公司已經深得家長和學生支持,未來十年還有意開辦音樂學校,期望能教更多學生,「工作從來無停過,但我不覺得辛苦,現在每次看到學生由怕醜到在台上閃亮演出,都覺得很開心。」
創業秘笈
規模有限 收生困難
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副系主任霍信昌稱,豎琴雅樂教學生人生道理,對社會有貢獻,不過在急功近利的社會?,家長一般都是要求琴行盡快教音樂技巧,若不能符合要求,隨時會轉投其他樂器班,「家長不會給老師那麼多時間做其他事。」豎琴雅樂開辦兩年,每月微賺,但霍信昌認為,公司要回本並不容易,「以後還要裝修、付雜費,如果不能吸引大量學生,生意也難做。」他坦言,現時豎琴雅樂要求老師質素高,願意教學生道理,即使能多開班也未必有足夠人手,往後也只能走小班教學路綫,「公司小規模經營尚能收支平衡,但要再多收學生會很難。」
Posted on 07 Sep 2017.
Tag cloud:
豎琴
六十後林曾澳英(Constance)為了讓更多人能跳出着重技巧的框框,真正享受音樂,創辦豎琴雅樂,至今收生八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