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推創新基金 鼓勵研發 煤氣公司銳意科技革新
推創新基金 鼓勵研發 煤氣公司銳意科技革新

創科浪潮席捲全球,香港不少傳統企業紛紛趕上步伐,有些轉型推動數碼化及科技化,有些成立部門推行創新文化。《JobMarket》推出新系列《企業創科》專題故事,走訪各行各業,探討本土企業的科技革新策略,今期請來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下稱煤氣公司)代表,分享其創新方案的理念及應用,以及相關的人力培訓計畫。

 

成立逾一百五十年的煤氣公司,一直為大部分香港家庭及工商業機構供應燃氣。雖然煤氣公司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傳統企業,但早於九十年代已「跳出框框」,推崇創新的公司文化,更推出「優質服務計畫(Superior Quality Service, SQS)」,以獎金鼓勵員工構思創新點子,提升煤氣服務的生產力及效率。

 

創新環保成公司文化 促新意念誕生

煤氣公司策略及創新總監馮文傑(Daniel)表示,煤氣公司的願景以創新和環保為本,「二十多年前,我們開始推出不同的創新方案,例如SQS計畫,由各部門的五至十位同事組隊參加。由他們提出改善方案,解決部門遇到的常見問題,並提交報告予專責委員會審批,再由委員會選出優秀隊伍。」 他認為,一家公司要成功推動創新,公司文化尤其重要,「我們會為同事提供相應的培訓,教授一些創新思維技巧及解決問題的工具。亦有推動『持續專業發展』,例如邀請其他公司或機構來我們公司舉辦講座,讓同事們接觸最新的科技應用,以及各方面的創新意念。」

 

 

成立策略及創新部 資助員工科研

兩年前,煤氣公司成立新部門「策略及創新部」,專責進行創科工作,同年亦推出「創新基金」,提供資金予員工發揮小宇宙。Daniel指,創新基金是一個新突破,「同事以往只可透過SQS計畫,為自己部門提出改善方案。但創新基金推出後,同事可將創新意念應用於其他部門,例如由客戶服務部同事去年發明的『智能報表系統』。」

 

智能報表系統 讀煤氣度數

透過「智能報表系統」,用家可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收取煤氣表度數。Daniel解釋,「客戶在煤氣表上安裝智能讀表器後,可開啟煤氣公司的流動應用程式,用藍芽獲取煤氣表度數,再將數據傳送至煤氣公司,完成報表。」他指,現時約有十萬用戶相繼安裝智能讀表器,該系統推出後令成本下降,同時減輕抄表員的工作。

 

 

研儲能電芯省卻維修

另外,一項改良煤氣熱水爐的新發明也進行得如火如荼,Daniel說:「傳統的煤氣熱水爐都要用電子打火,內裏的乾電芯會因長期使用而沒電。有同事申請創新基金,研究在熱水爐中裝置一個配件,並將現有的乾電芯改成『儲能電芯』。每當客戶使用熱水爐時,便可進行水力發電,而新生產的電力則可用於充電。」他相信,當新發明面世後,可減省維修師傅的工作,「他們不用經常接到更換煤氣熱水爐電芯的通知。」

 

 

優化客服 推網上預約

煤氣公司的業務範疇廣泛,包括煤氣服務、煤氣安全、繳費及煤氣爐,其客戶服務熱綫每年接獲過百萬宗的電話查詢。近十年愈來愈多人習慣網上交易,煤氣公司亦開始優化網上服務,除了改良網頁,亦推出流動應用程式。

 

Daniel說:「客戶可透過網上客戶中心預約服務,只要輸入住址,系統便可搜索戶口,客戶可自行揀選需要維修的地方。整個預約過程較以前方便,客服同事亦可清楚了解客戶需要,加快處理問題,提升工作效率。」他又指,網上預約推出初期,申請數目只佔總申請約百分之一至二,但近三個月卻急升至一成,反映需求不斷增加。

 

他又指,公司目前正試驗一項新服務「e-chat」,將運用A.I.(人工智能)與客戶對話,希望可盡快推出市面。不過,研發工作未必一次便有成果,Daniel強調,「公司全力支持研發,亦容許失敗發生。」即使員工用完創新基金的資助金額,研究項目仍沒成果,他認為不要緊,「因公司仍會鼓勵同事繼續進行研究工作。」

 

設煤氣創新館 展出員工發明

為表揚敢於創新的員工,煤氣公司於2015年在香港總部大樓設立「煤氣創新館」,展出由員工設計的十多件發明,包括促進管網工程的自動截水裝置、修復地下管道的多功能機械人、改善戶外工程的立管檢查飛行器等。 另外,煤氣公司亦在總部設立一個創意實驗室,為員工提供技術支援,例如3D打印機及其他工具,協助他們將創新意念化成實體。

 

 

積極培訓及留才 派員到內地交流

煤氣公司推動創新文化,同時積極吸納新血及培育現有人才。該公司每年都會推出為期兩年的「見習行政人員計畫(Graduate Trainee Programme)」,透過聘請主修工程或資訊科技學系的應屆畢業生。

 

 

獲聘的見習行政人員有機會參加交流活動,亦會派到不同部門實習。Daniel稱,公司希望重點栽培年輕人,加強他們對行業的認識,以及全面了解部門發展,「除了投入香港的業務外,他們亦會有半年時間到內地工作。」他又指,公司希望聘請思想開明(open-minded)的年輕人加入公司,「處事不能『死板』,要喜歡接觸新事物及接收力強。」

 

 

至於人才發展計畫方面,煤氣公司推出為期十八個月的「中華煤氣領導力發展計畫 (TLC+ Programme)」,挑選年資四至五年、具潛質的員工參加。Daniel指,「我們通常會挑選對工作有熱誠的同事,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發展機會,培育他們將來成為高級管理人員。」

 

 

參與計畫的員工須修讀一些課程,例如市場學、金融學,以及一些領袖才能訓練,其中包括溝通技巧及九型人格課程,亦須與其他學員完成一份策略性的小組項目,由公司管理層監督。作為監督之一的Daniel指,「來自各部門的六位同事要共同進行研究,以最近一次我負責監督的組別為例,他們便以碳交易平台為研究中心。」另外,參與計畫的員工也會獲短期工作崗位調配,甚至獲派到內地工作以累積經驗。

 

 

小創意大改善 提升工地職安健

煤氣公司與其他公共事業一樣,在地底鋪設多條煤氣喉管,須定期更換或維修損毀的喉管,過程涉及挖掘路面、清理及搬運泥頭等工作。為提升職業安全及健康,以減低工人的身體勞損,煤氣公司於2016年推出一些「小創意大改善」項目,在一些工業器材中加入創新元素,包括改良及優化運泥車、俗稱油壓炮的路面爆破工具,以及運用文氏管原理而設計的氣動吸泥機,並於去年初開始廣泛應用。

 

 

煤氣公司配氣操作部科技發展工程師何俊耀(Alan)表示,改良工業器材前,徵詢過工地師傅的意見,冀可針對性地提升他們的職安健,「工人進行地面工程時,會出現重複性的工作,容易引致腰背及手腕勞損,故激發我們改良一些現有器材,減低不必要的身體勞損。」


 

員工改良工業器材例子

機械臂

工人開挖路面時,往往要使用油壓炮進行路面爆破,須經常重複提舉油壓炮的動作。Alan表示,「針對開挖路面工程需要,特意在油壓炮加上『機械臂』,以減輕油壓炮負重和震動而造成勞損。」他解釋,油壓炮一般重約二十五公斤,工人反覆提舉時容易造成腰背及手腕勞損,在原有的油壓炮旁加上油壓底座及機械臂,可卸去約十五至二十公斤力度,即工人只須用五至十公斤的力度便可提舉原本重達二十五公斤的油壓炮,「慳力」之餘亦可減低勞損,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氣動吸泥機

當成功開挖路面後,工人便通常要長時間彎腰,使用挖泥剷等小型手動工具挖走覆蓋在煤氣喉管上的泥頭。有見及此,煤氣公司研發一部「氣動吸泥機」以吸走泥石,Alan指,設計意念來自家用吸塵機,運用到文氏管原理,「為配合工地應用,使用壓縮空氣所推動的強力真空管,為吸泥機的儲泥桶提供負壓,製造足夠的吸力和流量,在狹窄的壕坑中吸走泥石。」他又指,使用「氣動吸泥機」後,可取代挖泥剷,降低因長時間彎腰工作所帶來的腰背傷患風險。

 

 

電動運泥車

清理及搬運泥頭時,工人往往需要運泥車的協助,Alan指,師傅使用傳統運泥車,通常要用力推車及將車拉起,「為方便工人在工地搬運泥石和工具,煤氣公司研發出『電動運泥車』,在購置的電動雙輪運輸車之上,加裝輔助輪以大幅加強平衡力和穩定性;車上的『油壓唧』及把手也可有助翻倒泥頭,工人不用將車拉起,減低手腕及腰背受傷的風險。」他表示,工人經培訓後才可使用電動運泥車,「因啟動電源後,工人須控制運泥車的油門及剎車功能。」

Posted on 09 Mar 2018.
煤氣公司策略及創新總監馮文傑(左)指,煤氣公司的願景以創新和環保為本,積極鼓勵員工運用創意思維。
煤氣公司策略及創新總監馮文傑(左)指,煤氣公司的願景以創新和環保為本,積極鼓勵員工運用創意思維。
煤氣公司於2015年在香港總部大樓設立「煤氣創新館」,展出由員工設計的十多件發明。
煤氣公司於2015年在香港總部大樓設立「煤氣創新館」,展出由員工設計的十多件發明。
「氣動吸泥機」可在狹窄的壕坑中吸走泥石,工人不須再彎腰使用挖泥剷。
「氣動吸泥機」可在狹窄的壕坑中吸走泥石,工人不須再彎腰使用挖泥剷。